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实验检测人参皂苷CK(Ginsenoside Compound K,GS-CK)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效应,并进一步深入探索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同时为提高GS-CK体内生物利用度将其设计成新剂型,并对比GS-CK新剂型与单体的抗肿瘤活性。方法:(1)通过CCK-8法检测GS-CK对Hela、HepG-2、HCT116及SW480四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筛选出对GS-CK作用最为敏感的细胞系。并通过CCK-8法进一步确定GS-CK的最适给药浓度及最佳处理时间。(2)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法,采用Hoechst33342荧光染料定性检测给药GS-CK前后细胞凋亡的变化,为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给药GS-CK前后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变化;通过裸鼠体内种瘤实验,考察给药GS-CK前后小鼠体内肿瘤体积的变化,检测GS-CK对小鼠体内肿瘤增殖的影响。(3)采用JC-1和Rhodamine 123荧光染料分别检测给药GS-CK前后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ROS生成量的变化,利用全自动酶标仪检测ATP含量的变化。(4)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给药GS-CK前后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给药GS-CK前后对细胞色素C释放的影响以及对Caspase3、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5)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GS-CK含量检测方法,并通过精密度、稳定性等实验进行方法学考察;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GS-CK脂质体,并通过单因素考察确定最优处方,以包封率、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等指标对GS-CK脂质体进行质量评价;采用CCK-8法对比GS-CK脂质体与GS-CK单体抗肿瘤活性。结果:(1)CCK-8法筛选出GS-CK对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抑制效果较其他肿瘤细胞明显,且GS-CK最适给药浓度为20-60μM,最佳处理时间为24 h;(2)体外抗肿瘤结果显示:GS-CK可将SW480细胞阻滞于G0/G1期(p<0.001),抑制细胞分裂,并且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诱导SW480细胞发生早、中期细胞凋亡(p<0.001);体内抗肿瘤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给药GS-CK处理后,肿瘤体积显著减小(p<0.001);(3)SW480细胞经GS-CK处理后,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及ATP含量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显著降低(p<0.001)、胞内ROS生成量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显著增多(p<0.001);(4)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GS-CK处理组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诱导Bax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Bcl-2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细胞色素C显著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p<0.01)、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5)单因素考察确定GS-CK脂质体的最优处方为:GS-CK7.5 mg,大豆磷脂15 mg,胆固醇3 mg,脂质体质量评价结果显示:GS-CK脂质体的平均包封率为81.39%、平均粒径大小为380.1 nm,PDI值为0.067、Zeta电位为-4.94 mv,表明质量评价合格,GS-CK脂质体制备成功;(6)体外抗肿瘤结果显示:GS-CK脂质体在20μM-80μM处对结肠癌SW480细胞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且与GS-CK单体抗肿瘤作用效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体内抗肿瘤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给药GS-CK脂质体处理后,肿瘤体积显著减小(p<0.001),且当药物浓度达到10 mg/kg时作用效果与GS-CK单体相比较显著(p<0.01)。结论:(1)GS-CK对人结直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GS-CK可诱导肿瘤细胞线粒体功能紊乱,导致线粒体内外膜通透性发生改变,促进线粒体释放相关凋亡因子,进而激活半胱天冬酶依赖的线粒体凋亡途径,从而诱导细胞凋亡;(2)GS-CK脂质体制备成功,并且具有显著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与GS-Ck单体抗肿瘤活性相比差异较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