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福利多元作为一种社会福利理论流派的出现是为了解决贝弗里奇福利国家危机而产生的新兴理论范式,其本质是福利的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目的是构建一个国家和社会"共治"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和治理结构。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福利制度面临着改革、重建、调整等多重任务;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挑战如:共享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包容性增长、和谐社会的构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我国在政府治理和社会建设上面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落实与实施。"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立足我国社会福利实际,以福利多元理论作为分析工具试图探索推动包容性社会在我国的构建和发展的路径,全文共为五章。导论主要论述了本文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目的以及关于国内外学者对于本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文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最后,指出本文可能的创新和存在的不足。第一章通过对福利多元和包容性社会两大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释了福利多元和包容性社会之间的联系。第二章通过对我国社会福利模式的形成和演变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以福利多元为工具对我国的各社会福利多元主体的现状进行分析定位。第三章讨论了我国社会福利多元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制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第四章对国外福利多元的经验和实践(多元部门划分)进行归纳和分析,并对国外福利多元的实践和主要的实现方式进行探讨和总结。第五章展开讨论基于福利多元化推动包容性社会发展的路径,并分别从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市场)和家庭(个人)等方面提出了我国福利多元部门如何共治实现包容性社会的图景。文章最后,还对本文研究发现和未来继续关注的问题做出了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