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通河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ng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伊通河是松花江的二级支流,是唯一一条贯穿长春城区的河流。位于中游的新立城水库,是长春市区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水源地。伊通河流经长春市区后,各种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入河流,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常年发黑发臭,严重影响生态、景观和居民健康生活。此外,伴随着河流水质的恶化,河流水体及河底污泥的微生物安全性降低。因此,研究河道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于伊通河的生物监测和生物修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河流底泥生境中存在大量不可培养的微生物,如果仅仅利用传统培养技术,无法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进行深入且全面的研究,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此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为了探究污染河流中的微生物组成,本研究运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技术,对伊通河底泥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本研究首先对底泥样品总DNA提取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表明,使用改进的土壤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可获得较好的底泥微生物DNA,并可顺利进行后续的PCR扩增。通过采集伊通河上游、中游、下游三个区段不同地点的底泥样品,提取样品总DNA,利用细菌引物968F-GC-clamp/1401R和真菌引物NS1/Fung-GC,分别扩增细菌16S rDNA的V6-V8区段和真菌18S rDNA的V1-V2区段,进行DGGE,并对获得的条带序列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伊通河的细菌丰富度较高,三分之一的细菌群落为污水净化菌,主要的细菌群落为厚壁菌门;伊通河的真菌丰富度较低,近一半的菌种属于污水净化菌,7种样品主要的真菌群落为子囊菌门。本研究首次采用未培养PCR-DGGE技术,系统分析了底泥微生物群落结构,并解析了底泥中具有净化潜力的微生物的分类归属,对伊通河的综合治理具有指导意义,为环境污染有用微生物的取得奠定了重要基础。
其他文献
<正>节目音乐不是单独的一首歌,而是选择一定的音乐配进广播中,同语言、音响结合,使该音乐成为节目的有机组成部分。现在很多主持人对于广播的节目音乐运用不当回事,运用没有
教师自主意识是焕发语文学科独有魅力及语文课堂应有风采的必然保证。然而当前,教师自主意识在中学语文课堂上却观照不够,具体表现为教学目标定位落入俗套、教学内容选择亦步
<正>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四味药组成,作为经方之一,始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太阳篇》。葛根芩连汤的组成为: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芩三两,黄连
会议
思想品德课在小学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本人从事小学品德教育多年,切身感受到在品德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完善
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之一,其着眼点和关键是解决好职工的有效激励问题。本文针对高校目前薪酬制度中激励不足问题,分析了现行几种典型收入分配模式的
在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中推行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我国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危化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推行,大力促进了标准化作业模式的推广,对加强和深化
本文笔者阐述了项目学习理念指导下的3D建模课程开发设计理念在项目学习下,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综合化、创新化。笔者任教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文将结合课堂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