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站在基于框架语义学和认知科学的构式语法理论角度,对“连”字句构式及其构件从句法、语义、语用及其功能上进行剖析和解释,探索“连”字句构式的整体功能特征。本文的理论出发点是:“连”字句是一个构式,它的形式与意义,不能完全从其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得到预测。首先,文章对这一构式的各个构件进行逐一分析,得出结论:“连”字句构式的层次是:连|X都/也/还Y,“连”是语气副词对后面的整个成分进行主观评注,可以省略;“都/也/还”轻读,不能省略;X和Y是构式的主要意义组成成分,X是逻辑重音所在。同时,文章运用统计法对“连”字句的“都”、“也”、“还”及其肯定否定式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演变发展的趋势是:“都”、“也”的使用比例基本持平,“还”的使用仍然较少;否定式明显高于肯定式。文章采用王寅(2008)的构式程序分析图对动词拷贝型“连”字句的多重传承压制机制进行了分析,指出这类“连”字句至少从三个构式信息压制并传承而来:“连”字句构式、动结构式和动宾构式。在详细分析“连”字句构式句法环境的基础上,文章还采用构式程序分析图对“连”字句构式的整体句法、语义及语用特征进行了剖析。然后运用从认知科学发展而来的概念整合理论对“连”字句构式的意义成因机制微观放大进行研究,进而得出结论:“连”字句构式是对多维空间内的多重语言信息进行超字面意义的整合加工得到的新创结构和新创意义。最后,本文运用关联理论和整合图示对“连”字句歧义现象进行分析,揭示了歧义的原因是背景信息关联不当,并深层阐释了由不同背景信息关联整合而来的下位信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