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淹是我国南朝著名诗人、辞赋家。其代表作品《恨赋》、《别赋》、《杂体诗》三十首、《效阮公诗》十五首在我国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也是中古诗歌从元嘉体向永明体过渡进程中的重要作家。学术界对江淹及其作品给予了一定的关注,曹道衡、俞绍初、萧合姿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代表了江淹研究目前所达到的高度。本文有感于大陆目前尚没有江淹及其作品研究专著的现状,立足于前贤时彦的研究成果,以江淹及其作品为研究对象,力图钩稽考订历史人物江淹的生平事历,辨析长期以来有关“江郎才尽”的争论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对其作品进行较为全面的评议,进而探讨其作品上承元嘉体下启永明体的意义。全文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综述”从研究走向考察和专题性研究考察两个角度对六朝以来江淹研究的重要成果作了回顾与梳理。 第二、三部分是对江淹其人的研究。第二部分“江淹生平及交游考”参照前人研究成果,结合相关史料及作品,对江淹的籍里、家世进行考辨,对其生平事迹分四个阶段进行述评,对其交游也作了初步考辨。第三部分“江淹的思想和性格”结合作品、生平事迹及相关史料认为,江淹的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而兼有佛道思想,三者相辅相成,集于江淹一身;江淹的性格主要是谨慎、沉静、爱奇尚异、自卑、忧郁,这既是其坎坷经历与人生志趣的积淀和折射,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为人处世。 第四、五、六部分是对江淹作品的研究。第四部分“江淹作品的结集、版本”对江淹作品的结集、版本作了考辨,重点对前后集及版本流传进行了研究。第五部分“作品的思想内容”将江淹全部作品按照题材大致分为七类:拟古,哀悼亲友,游历,咏物抒怀,寄赠酬和,游仙,代笔,并对每类作品进行了分析品评。第六部分“作品的艺术特色”在思想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将江淹作品的艺术特色归纳为五点:以哀取胜,擅长摹拟,文体总杂,追奇尚异,文风过渡,竭力勾画出其独特之处。并通过这种艺术分析,藉以探讨其上承元嘉下启永明的意义。 第七部分“对‘江郎才尽’的看法”在梳理考辨史料的基础上,认为江淹“才尽”之梦值得仔细探究,江淹并非才尽。江淹的“才尽”是他在特定时期的一种特定应对手段。江淹的“才尽”具有独特的历史动因,以宽泛的理论来概括江淹的“才尽”未免不尽符合事实。发掘“才尽”背后的真相,既是还原历史真实的需要,也是对江淹进行文学史定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