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依族民歌是人类历史文明发展沉淀过程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他以博大精深的内涵、高山流水的情怀、宛转悠扬的旋律、诠释了布依儿女在历史长河中的斗转星移,记录着布依人奋斗历程的沧海桑田,贵州布依族占全国布依族人数最多,在长期劳动生活中使得该地区具有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这在民歌中得到体现,它以其鲜明的特点,优美的旋律及独有的民族风味被认为是我国众多少数民族民歌中的一朵奇葩。本文把视野缩小,以贵州省惠水县毛家苑乡的布依民歌《好花红》为视角,通过用贵州布依族第二土语区,也就是“好花红”之乡惠水县的布依语,横向来阐述布依族音乐文化,透过歌曲内容、旋律、语言等体现,了解布依族人的生活习俗和人文精神以及蕴含在里面的文化艺术,再分别进行用汉语演唱和用布依语演唱的形式来作对比和分析。笔者将用自己所学的声乐专业知识和多年演出实践的方法经验,演唱语言的差异等,将对歌曲曲调、语言语调、演唱方法及演唱效果等,从用这两种不同语言风格的演唱为切入点,诸此基础上进而纵向论述布依族民歌如何传承与发展。自十八大以来多次提了“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不仅仅是一个唤醒我国宝藏的口号,这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命力的体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充分证明了艺术唯有民族的印记才是永恒的。贵州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民族融合路线,是一块多民族长期赖以生存的聚居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也不可避免的呈现出了多元化特色,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背景下民歌《好花红》脱颖而出,在布依族音乐文化中成为了重要的代表,在当代的布依族社会生活中产生着巨大影响,成为了有巨大潜力的本民族文化资源。本文重点旨在歌唱的语言重要性,语言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标志,有着地域的归属感的和身份的认同感,每个民族的语言可以视为那个民族的“活化石”,贵州布依族同样也有着自己的语言,故此,传承和发展的生存依靠着一定的生态土壤,这里的“生态土壤”就是指民族民风与本民族的母语文化,是音乐文化生存和发展之源,体现了民歌的风格和民族的性格,更是民歌的生命所在。贵州布依族的民歌种类繁多,多以口头流传、口头保存为主,歌唱的语言直接影响了民歌的特点,音符用普通话唱出来是远远不够的,布依语很多语音语调藏在“钢琴缝”里无法具体用音符书写,所以布依民歌的曲调深深受到本民族语言和地方环境的影响,在这基础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文章第一部为绪论,对本文的研究进行简述。第二部分为正文,本文分为四个章节:一、介绍贵州布依族民歌及语言分布状况;二、阐述贵州布依民歌《好花红》的由来及特点;三、分别在汉语及布依语的演唱风格上作比较;四、树立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如何传承谁来传承怎样传承布依族民歌。第三部分为结语,是对前面各章节和全文中心思想的概括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