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作为我国乃至全球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对全球的生态安全至关重要,青海省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环境,保障我国的生态安全,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草地是青海省面积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高原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牲畜数量的变化是草地可持续管理的重要问题,掌握牲畜的空间分布特征有利于了解人类活动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青海省近30年的存栏量的时间序列变化特征,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及分区密度制图法对青海省牲畜量进行空间化,并对青海省草畜平衡进行评估,得到的主要结论有:(1)青海省近30年来牲畜存栏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下降速率最快的是马,且牲畜存栏总量重心由西南向东北移动,其出栏率平均变化速率为5%。其中,大牲畜和牛总体下降趋势较缓,呈现先下降后缓慢增长的趋势,羊呈现先波动增长,中间断崖式下降,后持续缓慢下降的特点,下降趋势最为明显的是马。青海省海北州、海东市等农区和海南州等农业区半农半牧区羊年末存栏量在增加,而大牲畜的数量却在逐渐减少,这也与农用机械数量的增加有一定关系。在海西州、果洛州和玉树州等纯牧业区羊年末存栏量处于下降趋势。(2)本文与GLW2、GLW3数据集青海省牲畜通过对比发现,本文数据空间化总体精度较高,GLW2、GLW3数据集与县域统计数据拟合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50和0.52,本文R~2为0.99。四期年末牲畜存栏量预测的随机模型变量的解释度(%Var explained),分别为97%、96.84%、96.99%和96.77%。残差平方的均值(Mean of squared residuals)分别为:0.01111331、0.009525385、0.00943594和0.009216907。2017年青海省有超过40%的地区牲畜密度低于20羊单位/km~2,剩余约30%的地区牲畜密度为20-100羊单位/km~2。通过对自变量因子的重要性进行排序,发现居民点密度、道路密度、人口密度和降水量是青海省牲畜分布的重要指示性指标,在模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利用随机森林模型结合多个影响因子能够实现较高空间分辨率的牲畜数据空间化,可为高寒草地草畜平衡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源,也可为相关政策决策制定提供支持。(3)青海省草地生物量由低到高的区域依次为西北部、西南部、中部、南部和东部。青海省草地牲畜载畜量普遍存在超载现象,超过青海省县域总数的50%,超载较为严重的地区为海东市及海南州,海北州和海西州的草畜基本可以处于平衡状况,其他地区均处于超载状态,但近30年来青海省大部分地区超载率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