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骨性Ⅱ类高角错(?)的颅底、上下颌骨、上下颌牙齿及(?)平面相关指标的测量,了解骨性Ⅱ类高角错(?)的牙颌形态特征,并通过对(?)平面倾斜度与异常颌骨形态特征、上下颌牙齿特征的相关性研究,了解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成人骨性Ⅱ类高角错(?)103例为实验组,骨性Ⅰ类均角人群48例为对照组。确定关于颅底、上下颌骨、上下颌牙齿及(?)平面的标志点和测量项目。收集两组对象的头颅侧位片,导入V-ceph7.0软件进行定点测量。将两组测量结果分别进行性别间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实验组男女分别进行(?)平面倾斜度与异常颌骨形态测量项目、上下颌牙齿测量项目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性别差异分析:骨性Ⅱ类高角错(?)男女间部分下颌骨测量项目及上下颌牙齿倾斜度、上颌切牙牙槽高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2、颅底及上下颌骨测量结果的比较:骨性Ⅱ类高角错拾颅底角及后颅底长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上颌骨矢状向位置、上颌长度、腭平面倾斜度及前上面高与对照组亦无显著差异(P>0.05);下颌骨长度及升支长度显著减小,下颌矢状向位置后缩,下颌升支倾斜度、下颌角角度、Y轴角及前下面高显著增大,髁突位置靠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上下颌牙齿及(?)平面测量结果的比较:骨性Ⅱ类高角错(?)上颌切牙倾斜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第二磨牙明显远中倾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牙齿相对于眶耳平面明显近中倾斜,下颌磨牙相对于下颌平面远中倾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切牙及上下颌第二前磨牙牙槽高度显著增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上颌磨牙牙槽高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上颌前、后(?)平面倾斜度及其夹角均显著增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4、骨性Ⅱ类高角错(?)平面倾斜度与下颌骨、牙齿测量项目的相关性分析(男女结果一致):前、后(?)平面倾斜度与下颌平面角、下颌矢状向位置、升支倾斜度、Y轴角显著相关(P<0.05);前(?)平面倾斜度与上颌切牙牙槽高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上颌第二前磨牙牙槽高度显著负相关(P<0.05)。后(?)平面倾斜度与上颌第二磨牙牙槽高度显著负相关(P<0.05),与上颌第二前磨牙牙槽高度显著正相关(P<0.01)。前、后(?)平面倾斜度与上颌后牙倾斜度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1.骨性Ⅱ类高角错(?)女性较男性更趋于垂直生长型,上下颌牙齿亦发生不同的代偿性变化。2.骨性Ⅱ类高角错(?)颌骨异常主要存在于下颌骨,上下颌牙齿为代偿异常骨面型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3.骨性Ⅱ类高角错(?)前、后(?)平面陡度增大,陡峭的(?)平面与下颌后缩且后旋、上颌牙齿垂直高度及后牙倾斜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