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矮生性状的遗传分析及相关QTL<,s>初步定位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g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葫芦科重要成员之一,是世界上继番茄、白菜和洋葱之后的第四大被广泛种植的蔬菜作物。株高是黄瓜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黄瓜品种按植株高矮分为蔓生品种和矮生品种两大类型,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是蔓生黄瓜品种,但矮生黄瓜具有株型紧凑,无须整枝,能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照资源,适于进行简易覆盖设施栽培,在各类设施栽培中可成倍提高种植密度,且只需简易的搭架和吊绳,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其特殊的优势在生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因此,培育植株高度适宜的“理想株型”正引起黄瓜育种家的关注。本研究以矮生黄瓜与蔓生黄瓜为试验材料,运用性状遗传体系分析方法对黄瓜株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以黄瓜矮生品系D8与蔓生品系JIN5杂交并自交得到的F2代为试材,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BSA(混合群体分组分析法)法寻找与黄瓜矮生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采用ISSR和SRAP的分子标记方法构建黄瓜遗传连锁图谱,利用复合区间定位方法对黄瓜矮生性状、第一雌花开花期等数量性状基因座(QTL)进行定位。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以矮生黄瓜D8和蔓生黄瓜JIN5杂交并自交及回交所获得的6个世代(P1、P2、F1、BC1、BC2和F2)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黄瓜株高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黄瓜株高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其中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因此,在黄瓜育种实践中在早世代对株高选择有效。2.以黄瓜矮生品系D8与蔓生品系JIN5为亲本构建分离群体,应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和BSA(混合群体分组分析法)法寻找与黄瓜矮生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到一条与黄瓜矮生性状相关的多态性引物UBC818,连锁关系分析表明,该标记与黄瓜矮生基因间的遗传距离为11.1cM。根据对该片段的序列分析结果重新设计了1对引物,将ISSR标记成功转化成了SCAR标记,并命名为UBC818-S。此SCAR标记可以在黄瓜苗期快速、准确、简便地鉴别出长矮生植株,从而为黄瓜矮生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技术基础。3.应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技术,构建了全长831.6cM的黄瓜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标记平均间距为12.7cM,其中标记间最小遗传距离为4.8cM,最大遗传距离为22.3cM。运用WinQTLCart2.5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CIM)法对黄瓜株高、第一雌花开花期等进行了QTL定位,检测到控制黄瓜株高性状的QTL位点2个,黄瓜平均节间距的QTL位点1个,第一雌花开花期的QTL位点7个。本研究的结果和检测到的QTL为进一步进行黄瓜株型育种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In this paper, the Lie symmetry algebra of the coupled Kadomtsev-Petviashvili (cKP) equation is obtained by the classical Lie group method and this algebra is s
藤茶(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W.T.Wang)是葡萄科蛇葡萄属的一种藤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等省区,是我国民间一茶用、药用植物,富含二氢杨梅素(dihydromyricetin,简写为DMY)等黄酮类物质。我国壮族和瑶族人民将其幼嫩茎叶制成保健茶,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黄疸型肝炎等症。有关藤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藤茶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及黄酮的功能活性等方面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a two-dimensional linear hyperbolic equation by using the element-free Galerkin (EFG) method which is bas
This paper is intended to apply the potential integration method to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the Birkhoffian system.The method is that,for a given Birkho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