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从环境、社会因素、中医四诊信息、分子生物学指标等方面进行盆腔器官脱垂(POP)中医相关因素的研究,并针对临床证候存在的兼杂、轻重等问题采用证素辨证方法,分析不同因素下POP的易感性及其与发病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POP病位、病性、证的特点;并进一步基于胶原纤维降解途径中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多个靶点研究盆腔器官脱垂气虚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分析气虚分级及病位不同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性,为临床POP的中医防治、预后判断提供依据,降低发病率,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目的1.通过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医相关因素的研究分析POP的发病特征。2.通过证素辨证研究盆腔器官脱垂病位、病性病理证素特点及证的演变特点。3.结合现代医学相关指标,从胶原纤维降解途径综合研究盆腔器官脱垂气虚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盆腔器官脱垂人群中医相关因素分析收集321例盆腔器官脱垂的患者,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职业、学历、城乡、绝经年龄、分娩次数、分娩方式、盆腔手术史、慢性咳嗽、慢性便秘、其它慢性病史、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年限、脱垂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不同因素对发病影响,研究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医易患因素。2.盆腔器官脱垂中医病位、病性特点研究采用证素辨证及证素积分的方法,研究盆腔器官脱垂的病性、病位证素等各个病理因素的轻重、兼杂特点,探讨其发病特征及盆腔器官脱垂的病位、病性特点;研究盆腔器官脱垂病位、病性与脱垂度的关系。3.盆腔器官脱垂中医证的演变特点研究采用证素辨证及证素积分的方法,研究盆腔器官脱垂证的分布,探讨POP证的演变特点,为POP的治疗及防控提供思路。4.基于胶原降解途径盆腔器官脱垂气虚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取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44例)阴道前壁全层组织,以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MMP-1、MMP-2、 MMP-9、MMP-3、TIMP-1、LOXmRNA表达,分析两组基因表达差异,并分析不同气虚分级、不同病位证素、脱垂度与胶原降解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结果1.POP相关因素分析通过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学历、职业、分娩次数、慢性便秘、其它慢性病是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的危险因素,体重指数、慢性咳嗽、腹部手术、分娩方式、城乡因素、绝经与否不是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年龄、职业、学历、分娩次数与POP的脱垂度相关,其中年龄、职业、分娩次数与POP脱垂度正相关,学历与POP的脱垂度负相关。2.POP病位、病性特点①病位特点盆腔器官脱垂主要涉及脾、肝、肾三脏,病位由初期的累及脾、肝,到后期以脾、肾为主的特点。②病性特点POP初期即出现气虚,还出现局部的气滞,气虚贯穿盆腔器官脱垂的始终,是盆腔器官脱垂的基本病理因素。随着病程进展出现气陷、血虚、阳虚、阴虚、血瘀。3.脱垂程度与病位、病性的关系脱垂度与脾、气虚、气陷、阳虚、肾、血虚有关。且其脱垂的程度,主要与脾气虚相关,脾虚中气不振,气陷于下,为其主要特点。4.盆腔器官脱垂证多相兼错杂盆腔器官脱垂病位、病性相兼者多见,证多相兼错杂,单纯证者少,仅少数病例见单纯脾气虚证,或脾气虚气陷证,大部分均涉及脾虚肝郁、脾肾气虚、脾肝肾气虚、或阴阳气血亏虚,以两器官以上相兼证为多,后期出现肾虚血瘀证。5.基于胶原降解途径研究POP气虚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均有各基因的表达,其中POP组MMP-1、MMP-2、MMP-3、MMP-9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OP组TIMP-1、LOX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TIMP-1、LOX与MMP-3、MMP-9呈高度负相关;MMP-2与MMP-3、MMP-9呈高度正相关,MMP-3与MMP-9呈高度正相关,LOX与MMP-1、MMP-2、MMP-3、MMP-9呈负相关,与TIMP-1呈正相关;MMP-1与MMP-2、MMP-3、MMP-9正相关,而与TIMP-1、LOX呈负相关。不同气虚分级、不同脱垂度的基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脱垂度、气虚分级程度的加重,MMP-1、MMP-2、MMP-3、MMP-9表达增加,TIMP-1、LOX表达下降。胶原降解途径基因与脾、肝、肾病理改变有关。其中脾病理改变与多基因表达相关。结论1.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病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因多脏腑功能失调的结果。其病位涉及脾、肝、肾、胞宫、膀胱,主要为脾、肝、肾。病性证素主要有气虚、气陷、气滞、血虚、阳虚、阴虚、湿、血瘀、精亏、热。脾的病理改变贯穿盆腔器官脱垂的始终,气虚为其基本病理特点。首次明确了脱垂早期脾虚肝郁的证素特点及肝郁气滞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关系,完善了盆腔器官脱垂病位、病性特点。由此应全面关注女性的生理及心理、社会因素,加强对危险因素的防范,制定干预方案,降低发病率。在疾病的早期,应积极针对患者情况进行治疗,延缓疾病的进展,全面提高生存质量。2.盆腔器官脱垂病程长,虚实夹杂、证相兼者多。随着病情进展,POP中的实证已逐渐变成非主证,显示以虚证为主,病位、病性相兼错杂的特点。不同脱垂度POP患者有不同的中医证素病理特点及证的特征。其脱垂度与脾、气虚密切相关。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抑制剂(TIMP-1)、赖氨酰氧化酶(LOX)的共同作用可能使盆底组织中胶原分解增加,是导致POP发病的重要原因。胶原降解途径基因表达改变是POP气虚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探讨盆腔器官脱垂气虚证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分析影响胶原蛋白代谢变化的MMPs及TIMPs、LOX在POP发生机制及临床应用中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