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垃圾填埋场稳定化进程中细菌和古细菌群落结构的演替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haoyuanhappy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主要通过填埋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垃圾在填埋场中不断分解转化达到稳定状态。垃圾在填埋场内的降解主要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实现,然而有关填埋场稳定化过程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的研究却鲜有报道。研究填埋场稳定化进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有助于解析填埋系统垃圾的降解机制,为发展新一代生态反应器填埋场提供微生物学理论支持。由于实地垃圾填埋场稳定化过程漫长,本文在实验室内通过渗滤液回灌等方式加速垃圾降解从而模拟垃圾填埋场稳定化过程。运行9个月后获得好氧阶段、厌氧酸化阶段及产甲烷阶段,通过高通量测序检测代表填埋场稳定化各阶段的样品,分析各阶段垃圾和渗滤液中细菌和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以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替过程。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模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中垃圾和渗滤液的细菌群落主要由Bacteroidetes、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三大门组成,在各阶段的总相对丰度均大于90%。随着填埋场进行好氧阶段、厌氧酸化阶段及产甲烷阶段的演化,垃圾中Bacteroidetes门相对丰度逐渐增加,Proteobacteria门先减少后增加,Firmicutes门先增加后减少;而渗滤液中Bacteroidetes门相对丰度先增加后减少,Proteobacteria和Firmicutes门均先减少后增加,相应的各阶段垃圾和渗滤液细菌群落在属分类水平各具特点。多变量分析表明:五日生化需氧量(five-day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BOD5)是对渗滤液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的主要因子,而TP、硝态氮和BOD5是影响垃圾细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2)模拟填埋场稳定化过程中垃圾和渗滤液的古细菌主要由Methano-microbiales、Methanosarcinales和E2目构成。随着填埋场进行好氧阶段、厌氧酸化阶段及产甲烷阶段的演化,垃圾中产甲烷群落由氢营养型的Methanofollis(相对丰度56.71%)占主导演化为乙酸营养型的Methanosarcina(相对丰度18.99%)和氢营养型的Methanofollis(相对丰度13.22%)共同主导,最后演替为Methano-corpusculum(相对丰度61.26%)占据主导;而在渗滤液中产甲烷菌始终以氢营养型的产甲烷菌占主导,由Methanoculleus(相对丰度32.34%)逐渐演化为Methano-corpusculums(相对丰度85.92%)。多变量分析表明:BOD5和pH是对渗滤液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的主要因子,BOD5和硝态氮是对垃圾古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的主要因子。(3)BOD5显著影响垃圾和渗滤液中细菌和古细菌群落结构。
其他文献
娘子关泉域内煤系地层分布面积近4 500 km2,占泉域总面积的60%以上,由于煤矿长期、大规模的开采对泉域岩溶地下水水质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分析煤矿采煤期间和闭坑后两种情况下
<正>过敏性鼻炎为鼻黏膜的非感染性疾病,与过敏相关。本病一般不危及生命,但若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笔者用依巴斯汀联合玉屏风散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临
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在我国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环境心理学是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与心理学、环境保护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室内环境学、室内装修
中华墨作为集热介质应用于太阳能热法海水淡化。将中华墨纳米粒子添加到海水中,通过实验考察了不同质量分数中华墨以及运行时间对蒸发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海水中添加中华
明清时期的晋城,冶炼、手工业发达,九州针都享誉海内外;商业繁荣,泽州商帮驰骋于中华大地;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散落在青山绿水间的众多古村落是农耕文化、手工业文化、官商文化等
目的 :探讨为慢性肾衰竭患者使用中药保留灌肠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4年7月至2018年1月期间江苏省盱眙中医院收治的37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37例患
首先介绍了国外规范关于对偶然偏心问题规定的统计情况,详细阐述了偶然偏心问题的来源,尤其是刚度的随机性。理论分析过程表明偶然偏心问题不容忽视,即使是完全对称的结构在
<正>慢性肾脏疾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又以慢性肾炎的患病率最高。每年死于与慢性肾炎相关联的心脑血管疾病超过百万人。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之后,慢性肾炎逐
灯塔灌区位于辽宁省辽阳市东北部,灌区现有的水利骨干工程大部分运行期超过30年,由于渠道渗漏、渠系建筑物破损等,造成供水不及时,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渠道及建筑
2011年9月23至30日,第六届上海国际小剧场戏剧展演在上海戏剧学院举行。来自6个国家和地区的10场小剧场戏剧演出,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创新实验戏剧舞台。小剧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