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辩话语中的策略机动——以中美轮胎特保案中的USW公开信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78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辩普遍地存在于人们的言语交际中。逻辑学对论辩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也就是说,论辩一直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但国内的论辩研究无论是系统性、创新性、应用性还是研究的深度都有待进一步挖掘。   本文通过分析中美轮胎特保纠纷中USW的一封公开信来实现如下两个目的:(1)剖析该公开信的论辩结构和框架;(2)从修辞和谬误两个角度对该公开信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基于上述两个研究目的,探讨如下三个相互关联的研究问题:(1)从逻辑的辩证角度来看,公开信论辩话语是如何达到合理性目标的?(2)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公开信通过哪些修辞手法实现论辩话语的有效性?(3)从谬误的角度来看,公开信论辩话语的论证效果如何?   围绕上述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本文首先剖析了此封公开信的论辩结构并划分了论辩四阶段。然后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公开信论辩话语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并通过论辩话语的“策略机动”分析方法,从话题选择、听众需求和表达手段三方面深入剖析美方在轮胎贸易纠纷中采用修辞策略,并就其中的论证谬误进行了深入阐释。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美方公开信在冲突、开始、论辩和结束四个阶段的策略机动综合体现在话题选择、听众需求和表达手段三个方面,具体表现在诉求威望、巧用预设、形象对比、概念隐喻、不言自明、弱点规避、听众偏好迎合、指称、概括、平行、让步等多种话语策略的使用上;同时策略机动中的论证谬误主要出现了诉诸权威、人身攻击、诉诸公众、逃避举证、虚假原因、预设谬误等多种。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