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政府对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五年过渡期的承诺,更使商业银行感到“山雨欲来”的紧迫和焦虑,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内竞争的同时,如何应对外业竞争,是摆在我国商业银行面前不可回避的现实。同时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金融竞争格局基本形成,除国有商业银行之外,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各类地方性商业银行迅速发展,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的业务交叉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渗透范围也逐渐扩大,金融创新突飞猛进,以上两个方面使国内金融市场的竞争环境日趋成熟,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社会财富聚集程度也不断提高,这从我国商业银行存贷差的不断攀升便可见一斑。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截至2009年末,该行各类存款总额91038.98亿元,各类贷款总额57286.26亿元,存贷差总额为33752.72亿元。2010年以来,银行信贷投放规模进一步增大,人民银行对此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相对过剩对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能力和水平提出了严峻考验,如何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寻找资金的有效出路,使资金在参与社会价值创造中产生增值和发挥财富效应,直接关系到银行核心竞争力。
在我国目前的融资体制下,商业银行是社会资金融通的主要渠道,尽管近年来商业银行利润来源渠道趋于多元化,但信贷资产仍是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资产和主要收入来源。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好坏、风险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着自身盈利水平,更关系到整个国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国家金融战略安全。同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不仅代表了中国金融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和在全球金融界的声誉,更影响着国内外广大投资者对中国金融改革的信心。因此如何完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系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转型的核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