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列腺良性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其发病率逐年升高。该病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而治疗上,特别是药物治疗上尚无新的突破。本研究首先从前列腺细胞雌、雄激素受体的表达、细胞增殖与凋亡及其相关基因蛋白、局部生长因子以及细胞超微结构几个方面对BPH的发生机制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剂量雌激素治疗BPH的作用机制。特别是根据这些研究结果,结合祖国医学对前列腺疾病的认识,我们组创了中药方剂Ⅰ号,观察了其对小鼠尿生殖窦植入诱发的前列腺增生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如下: 1.BPH发生机制的研究 对比观察BPH患者前列腺移行区(TZ)、中央区(CZ)和周边区(PZ)细胞下述指标的改变:(1)雌激素受体(ER)和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2)增殖率和凋亡率;(3)抗凋亡基因蛋白bcl-2、促凋亡基因蛋白bax和促增殖基因蛋白c-myc的表达;(4)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β1-转移细胞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5)组织超微结构。通过这些对比观察,以期发现BPH的特异性发生区域—前列腺TZ与其它两区的不同之处,为阐明BPH的发生机制提供依据。 标本来自33例BPH患者,年龄58~83岁,平均66.4岁。所有患者均行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后光镜病理证实为BPH。取出之前列腺标本按McNeal解剖分区取材观察。除组织超微结构采用透射电镜法进行观察外,其余指标均采用流式细胞法(F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