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白细胞介素1以及白细胞介素6在LDH中医证型中肝肾亏虚型和气滞血瘀型退变椎间盘组织中的含量,找出IL-1、IL-6与LDH中这两种中医证型及病程长短可能存在的相关性以及在不同证型中白介素种类与含量的差异,证实这两种证型的LDH在局部细胞因子的表达上是具有差异的,为今后LDH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不同证型LDH的细胞因子差异及相关性提供参考。 方法:收集自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病区,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相关的检查,同时根据望、闻、问、切的结果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后被诊断为肝肾亏虚型或气滞血瘀型的LDH,且在符合手术指征的前提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或者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其中,辨证为气滞血瘀的患者共20例(男性及女性各10例),为A组。证型为肝肾亏虚的患者共20例(男性及女性各10例),为B组。标本的处理方式如下:患者全麻插管后取俯卧位,经椎间孔镜或者单纯开窗摘除突出的髓核(Nucleus PulposusNP),取材物为椎间盘中的退变组织作为实验标本(包括纤维环及髓核),仔细分离标本中的终板及其他组织、包括骨性组织等,获取实验标本后用生理盐水以及磷酸盐缓冲液(0.01%PBS)进行反复冲洗,冲洗掉脂肪、血液等杂质,在30 mins内标本取出,将标本浸泡在装有10%福尔马林的标本固定袋中,于标本袋上认真记录好患者信息及编号后放置于病理科-80°冰箱中恒温保存。取材统一结束后,统一取出标本解冻,经过相关处理手段后,分别使用IL-1及IL-6 ELISA试剂盒进行成分检验。 结果:两组年龄以及病程相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A组及B组的IL-1与病程长短无明显相关性,但是,两组的IL-6与病程长短具有相关性,且呈显著的负相关。两组IL-6表达相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本研究发现,在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IL-1与患者的病程长短无明显相关性,但是,在退变的椎间盘组织中的IL-6与患者病程长短呈负相关。退变的髓核中,IL-1在LDH中中医证型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中表达无明显差异性。但是,IL-6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证型肝肾亏虚证中低表达,气滞血瘀证中高表达。本研究结果不仅初步证实了不同证型的LDH中的细胞因子表达是有差异的,而且可以为临床中西医结合防治LDH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为今后进一步研究LDH不同中医证型与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提供前期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