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字签名的票据防伪系统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d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已成为商业银行及有关金融单位的发展趋势,银行的传统票据鉴别方式由于防伪能力差,结算效率低、资金风险难以控制等缺陷已很难适应金融事业发展。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数字签名的解决方案,使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对票据上的凭证号、日期、转出账号、转入账号、金额等票面要素做运算,产生一个与票面要素相关的支付密码,通过支付密码鉴别票据的真伪,从而取代传统的票据鉴别方式。这样,银行可改变过去单凭柜员手工识别的状况,而实行以后台服务器识别为主,手工识别为辅票据鉴别方式,加快了票据处理的效率。同时,由于处理时要通过后台服务器的验证,票据的鉴别变得更加安全可靠。本文首先剖析了目前流行的密码体制和密码技术,以确定本系统的运行方式和加密算法。通过对现有算法比较,选用RSA加密算法和SHA-1摘要算法作为票据防伪系统的算法基础,选用三重DES算法解决通讯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并着重解释了这三种算法的原理和安全性能,给出了部分算法的C语言代码。其次,阐述了系统的设计原则及实施方案。针对现有票据鉴别方式的弊端,提出系统本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应用数字签名方式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案。再次,详细叙述了系统的模块结构和实现过程。采用算法芯片运行数字签名算法(RSA,SHA-1),一方面可以加快算法的运行速度,另一方面可以保护用户私钥的安全,在算法上把签名处理成适合用纸介质传递的支付密码,以该芯片为基础,做成手持设备(支付密码器)提供给用户,并向银行提出支付密码器的管理方案和支付密码的核验方式。本文着重于软件的实现和算法讨论,对支付密码器只给出其算法原理和性能。最后,讨论了本系统的运行情况及其应用。本文所提方案还可方便的推广应用到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系统中去,完成对用户信息的鉴别,促进金融电子化的进程。
其他文献
进入90年代以后,分布式计算结构开始从两层向多层转化,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界限也日渐模糊。传统的客户/服务器结构已经无法适合于分布式计算环境。分布式对象技术的出现,为解
由于智能代理(Intelligent Agents)具有自治性、社会性、反应性和主动性等特性,代理的应用在智能教学系统研究领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策略,基于Web的远程教
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简称SAN)是业界最近十分引人注目的新技术,它一方面能为网络上的应用系统提供丰富、快速、简便的存储资源;另一方面又能对网络上的存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