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岭隧道岩爆、大变形危险性评价的理想点模型及工程应用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BAOL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杂山区深埋长大隧道建设中,岩爆和大变形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影响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工期以及工程造价。因此,准确的评估隧道沿线岩爆、大变形的位置及其危险性等级,对于隧道前期地质勘察设计和后期安全施工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和重大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分析山岭隧道岩爆、大变形案例的典型破坏特征及发生规律,以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现场地质勘察、室内岩石试验和监控量测等,研究山岭隧道岩爆和大变形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有效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和认识:(1)通过归纳总结山岭隧道岩爆、大变形的破坏特征及发生规律,研究分析了岩爆、大变形的关键影响因子,构建了完善的岩爆、大变形评价指标体系。(2)结合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通过引入距离函数建立组合赋权规则,解决了单一客观权重或主观权重的差异性问题,使得隧道岩爆和大变形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更加合理、可靠。理想点法可以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子对山岭隧道岩爆和大变形进行危险性评价,解决了单一评价指标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问题,提高了岩爆和大变形危险性评价的准确性。(3)基于理想点理论及计算规则,选择闵可夫斯基距离函数中的欧式距离函数,将理想点模型应用于隧道岩爆、大变形危险性评价,其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岩爆、大变形准确率分别达到93.3%、90.9%,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行性。(4)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实测钻孔地应力数据,通过COMSOL Multiphysics和Rhino建立川藏铁路某隧道三维地质模型,采用边界荷载调整法进行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川藏铁路某隧道轴线最大水平主应力SH为7.36~49.87MPa,隧道沿线73.0%的区域处于高到极高地应力状态,具备发生岩爆和大变形的高地应力条件。(5)将构建的山岭隧道岩爆、大变形危险性评价理想点模型应用于新建川藏铁路某深埋长大隧道。隧道总长14376.53m,评估岩爆影响段落总长3999m,占比27.82%;大变形影响段落总长810m,占比5.6%。
其他文献
双块式无砟轨道受环境、列车荷载等因素的影响,道床板与支承层层间脱粘现象较为普遍,在荷载作用下导致脱粘处的粗糙表面发生接触损伤,然后在水的侵入下最终发展为离缝冒浆病害,影响轨道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本文将灌砂法理论、W-M分形函数、有限元法、颗粒离散元法和试验结合,探究了双块式无砟轨道层间离缝在荷载作用下发展初期的损伤成因。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本文将灌砂法理论和W-M分形函数相结合得到了不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工程不断向西南山区发展延伸,隧线比越来越高,隧道成为高速铁路中的重要组成,同时遭遇的地质更为纷繁复杂。其中,我国西南山区分布有范围较广的喀斯特地貌,由此产生的地质溶洞更是数不胜数,当隧道工程穿越溶洞时,因其处置难度高、施工风险大、施工周期长而成为工程建设中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当工程穿越地质条件极其复杂的巨型溶洞时,尚无较多成熟设计和施工经验可以借鉴。因此有必要对隧道穿越巨型溶
学位
城市地铁在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穿越地下水丰富的软弱地层,此类地层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存在着承载能力下降、振陷等潜在风险,可能会对列车的安全运营造成影响。本文从国内外资料调研入手,进一步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了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富水软弱地层中盾构隧道及周围地层的动力响应特性,重点分析了地下水对隧道结构及地层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探明了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隧道周围土体的孔隙水压力的发展规律。开展
学位
学位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在具备诸多优点的同时,其疲劳问题也十分严重,而纵肋与顶板焊缝裂纹不仅发生比例大,并且裂纹发生后危害严重。目前针对该类裂纹的研究主要依靠试验手段和有限元模拟,对其物理与力学背景(例如第二、第三体系效应)的认识仍显不足。事实上第三体系效应是发生该类疲劳破坏模式的主要原因。由于目前针对该问题的研究尚少,限制了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理论在疲劳问题中的应用,因此本文基于结构应力法,研究了焊缝处第二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