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需求是上市公司发展面临的不可避免的问题,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是解决公司短期资金不足而采用的一种融资手段,相较于控股股东出售股权而言,既保持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同时又通过质押公司股权进行融资,满足了自身资金需求,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尽管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融资方式在近期的研究中表现出较为积极的一面,即在控股股东不丧失控制权的前提下,较为快速地融到资金,控股股东在其股权质押期间有着较强的压力与动力去改善公司业绩,来稳定公司股价,免遭平仓及控制权的转移。同时公司多元化发展具备增加市场机会、分散风险、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等优势,还能凭借高效率的内部资金的形成为公司创造价值,但多元化经营可能带来资源的分散效应,面临的经营风险会更大,多元化经营很有可能增加组织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性,降低公司运营效率。所以在不同的多元化程度下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业绩产生的影响的调节作用也是值得研究的。本文通过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分析,加入多元化经营的调节作用,扩宽研究的思路和角度,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对投资者而言,可以拓宽其获取公司融资信息的途径,更好地理解股权质押行为;对监管层来说,采取更有力的监管措施进一步规范股权质押行为;对公司而言,可以为公司进行短期融资提供参考。国内外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多元化经营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较为丰富,但研究结论都不一致,近年来国内学者大都认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并不是侵占中小股东的利益,更多的是出于营运资金的考虑,通过盈余管理和其他信息披露,来规避控制权转移风险,国内近年都是以税收规避、股权激励、股利政策选择、股价崩盘风险的角度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业绩的影响作用,但少有研究从多元化经营的角度考虑在股权质押与公司业绩之间的调节作用。因此,本文考虑从多元化经营的角度考察其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业绩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在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时,选取样本指标,建立研究假设,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相关的财务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试图找出多元化程度、公司性质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的创新点是从多元化经营的角度考察其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业绩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以A股1718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stata15.1对面板数据进行处理,分析2012-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业绩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不同的公司性质下控股股东对股权质押的偏好以及多元化程度、公司性质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业绩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业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国有上市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更倾向于使用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融资;多元化程度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业绩的关系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公司性质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明显。根据上述分析,本文在完善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考虑多元化扩张带来的风险等方面提出两点政策建议:第一,完善股权质押相关制度;第二,企业应多考虑多元化扩张的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