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长度测量与截骨导向装置基础研制及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ive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现已成为治疗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等严重髋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在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关节稳定、减少卧床并发症等方面得到广泛的认可,是骨科开展的最多和最成功的手术之一。传统的髋关节置换手术切口长,损伤重,时间长,术后恢复慢,随着假体材料的革新与发展以及手术方式的改进,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成为骨科医师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微创是以最小的侵袭和最小的生理干预达到手术效果的新技术,使手术过程更加精细化。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切口短(<10cm)、对软组织及肌肉损伤轻、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恢复快等优点,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得到医生的认可,但是微创手术对患者适应征选择、人工假体材料、手术操作技巧及围手术期处理等有较高的要求。髋关节置换手术后的并发症有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假体脱位或半脱位、假体无菌性松动、骨溶解、假体周围骨折、双下肢不等长、异位骨化、神经血管损伤、血肿等。其中双下肢不等长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在临床中影响患者满意度常见的原因,有调查报告指出,双下肢不等长是在美国髋膝外科医师涉嫌的医疗事故中第二最多诉讼原因,有的学者将这一并发症称为“律师的等待(a lawyer await)”。髋关节置换术后均衡的下肢长度对于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关节功能恢复、患者对术后效果及美观的满意度有重要的意义,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可产生骨盆倾斜、后背痛、跛行、坐骨神经痛、假体无菌性松动、关节疼痛不适等问题,缩短假体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满意度。如何控制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不等长是骨科医师面临的棘手问题。影像学的测量是临床测量双下肢长度的金标准,术前行标准的髋关节正位片,应用模板测量设计手术方案并预估假体型号及置入位置,能有效地降低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但是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测量方法能做到足够精确,术者在临床操作过程中也无法保证将术前计划精准实施。股骨颈截骨过高过低都将对假体型号的选择及假体安放位置造成影响,再加上测量的不精准性,术后发生双下肢不等长的机率很高。本研究拟通过基础研究评估股骨颈解剖特点,以此为基础设计研制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长度测量与截骨导向装置,并将其在临床中应用评估其效果。第一部分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长度测量与截骨导向装置的基础研究目的:通过对股骨颈进行ct扫描获取相关数据,以此为基础设计股骨颈截骨导向器,用以指导术中股骨颈截骨,以股骨标本进行截骨试验评估股骨颈截骨导向器的截骨准确性。将股骨颈截骨导向器与测量尺相结合设计成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长度测量与截骨导向装置,通过该器械的应用降低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方法:实验分四部分进行:①通过ct扫描和游标卡尺测量,记录股骨颈干角、前倾角、小转子基底宽度、股骨颈宽度。②根据股骨参数测量的平均值选取标本,以此为基础设计制作股骨颈截骨器模型,选取128例股骨标本进行试模,并对股骨颈截骨器的形态进行微调整。③股骨颈截骨导向器截骨试验,评估该器械截骨的准确性。④将测量尺与截骨器相结合,设计并制作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长度测量与截骨导向装置。结果:①所测量的股骨标本的颈干角平均值为126.60°±5.98°,前倾角平均值为13.10°±1.92°,ct测定的小转子基底宽度平均值为17.5±01.2mm,手工测定的小转子基底宽度平均值为16.4±2.30mm,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939,p=0.062>0.05。ct测定的股骨颈宽度平均值为27.2±2.20mm,手工测定的股骨颈宽度平均值为27.5±3.20mm,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330,p=0.743>0.05。②导向器截骨组截骨高度平均值为14.95±0.51mm,经验截骨组的截骨高度平均值为14.20±1.51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107,p=0.046<0.05。结论:通过ct测量与手工测量,股骨颈基本解剖结构数值测量并无明显差异,股骨颈截骨器截骨的准确性优于经验截骨,设计并制作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长度测量与截骨导向装置。第二部分股骨颈截骨导向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是造成患者对手术效果不满意的常见原因。该研究拟对研制的股骨颈截骨器在提高股骨基截骨准确性和降低双下肢不等长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估。方法:将入选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截骨器应用线,另一组为经验截骨组。所有患者的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记录髋关节置换术前与术后的截骨高度及双下肢长度差并进行比较。结果:截骨器应用组的截骨高度差平均值为0.84mm,经验截骨组为1.69mm。截骨器应用组的双下肢长度差为5.45mm,经验截骨组为13.37mm。结论:在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颈截骨器能有效地辅助截骨操作,提高截骨的精准性,降低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第三部分术中下肢长度测量与截骨导向装置在股骨颈骨折半髋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目的:双下肢不等长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通过临床试验研究术中下肢长度测量与截骨导向装置在半髋关节置换术前术后对双下肢长度及股骨颈截骨准确性的影响,进而评估该装置的实用性。方法:自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创伤中心需行半髋置换术的患者共65例,其中入选试验31位患者,将入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术中下肢长度测量与截骨导向装置应用组,另一组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半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骨水泥固定。记录与手术相关的手术时间、截骨次数以及术中失血量。术后1个月复查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双下肢长度差异并进行记录及对比。结果:在术中下肢长度测量与截骨导向装置应用组中双下肢长度差异为2.1±1.9mm,对照组的双下肢长度差为8.8±5.1mm(p=0.0000)。术中下肢长度测量与截骨导向装置应用组无并发症发症,术后无患者对双下肢长度不满意。术中下肢长度测量与截骨导向装置应用组的手术时间为84.9±9.2min,比对照组(70.9±10.2min)手术时间稍长。结论:术中下肢长度测量与截骨导向装置提高股骨颈截骨的准确度,减轻对组织的损伤,同时在术中快速测量头颈长度,对下肢长度进行评估,减少了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这种方法适用于后外侧入路,同样也适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
其他文献
在政府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对我国政府部门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政府只有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才能真正建立服务型的政府,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盈余管理问题已成为会计界新的研究课题。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并将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实施。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新企业会计
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法治生成、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力量。我国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正在进行,而在其构建的多层面因素中,智识与德性的培养是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以实现价值承载
<正>~~
期刊
新课程中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重知识传授向重人的发展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单项信息交流
作为中国法制现代化与法律传统相关研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着力探讨并试图架构法律传统的概念体系。文章认为法律传统是由传统法律中生长与演化而来的并对现实社会仍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