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主流媒体反腐报道研究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k81950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腐败不仅威胁着国家利益,也侵蚀着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的反腐工作越做越深入,然而理应帮助党和政府推进反腐议程的主流媒体却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主流媒体纷纷在各大新兴媒介开通账号,微博、微信公众号、哗哩哗哩、抖音等平台都出现了主流媒体的身影。技术的进步影响着传统主流媒体的传播体系,传媒生态的改变也影响着主流媒体反腐报道的模式。在新媒体的时代下,主流媒体如何利用旗下的多个平台进行反腐报道?这些报道有什么的特点?在全媒体背景下,主流媒体的反腐报道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这些就是本文想要讨论和探索的问题。笔者详细梳理了“反腐报道”和“主流媒体”的概念,以及党的历代领导人关于“主流媒体反腐报道”的论述。本文以《人民日报》报纸、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反腐报道为例,分析了 2014年-2018年反腐报道在数量、报道主题和稿件来源的变化趋势。从数据来看,在这一时间段,《人民日报》三平台的反腐报道从多变少,并趋于稳定。反腐报道的数量与党和政府的反腐力度无关,虽然反腐报道的数量减少,但是它们的传播效果却不减反增。《人民日报》三平台的反腐报道以正面报道为主,然而不同媒介的“正面报道”与“揭露和批评性报道”的比例却不一样,微博和报纸的正面报道偏多,微信公众号上的正面报道只占一半。在正面报道中,反腐观点、反腐措施和反腐成果是占比最高的三大报道主题。从稿件来源来看,《人民日报》三平台的原创率不同,微博和报纸的的原创率较高,微信公众号的原创率却很低。就非原创稿件而言,《人民日报》三平台的稿件来源以官方为主。主流媒体在报道反腐议题时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一是重大议题需要生动灵活的传播方式,主流媒体报道反腐议题需要配合纪委调查,同时重视与受众的互动交流,但在具体实践中,主流媒体却存在过分谨慎的情况,“不想为”,“不敢为”,不论是报道时间点的选择还是互动方式都有提高的空间。二是严肃的内容需要有感染力的报道方式,反腐议题本身是严肃的,主流媒体的属性也决定它的报道以严肃为主,然而严肃不代表刻板和固化,越是严肃的议题,越需要感染力的呈现方式使之更容易被受众接受,但是主流媒体在报道过程中却存在生动性不足的问题,这体现在两个方面:报道方式感染力不够,没有充分利用平台的功能;报道缺乏细节,无法引起受众兴趣。三是反腐报道需要创新意识,随着反腐进程的推进,反腐拓展到新的行业和领域,同样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受众需求也开始慢慢分化,只注重整体的报道思维已经无法满足反腐领域的细分和受众需求的变化。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主流媒体要合理利用报道的“黄金时间”,提高反腐报道的主动意识和配合意识。针对主流媒体生动性不足的问题,主流媒体需要挖掘反腐细节,丰富报道内容,充分利用不同平台的功能,使用文字、数据和图解等多元方式来解构和阐释反腐议题。除此之外,主流媒体还需提高专业报道的意识,不断学习党的反腐思想和反腐政策,同时结合不同平台的定位,提供差异化的反腐报道。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