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和2009年的4月~5月在内蒙古达赉湖地区选定8个研究区域(达赉湖西岸、二卡、呼和诺尔、根河、贝尔湖、乌兰诺尔、额尔古纳河上游和辉河),在调查区域内设置了109个固定的监测点,采用定点观察与样线法相结合对鸿雁数量分布进行调查;2009年4月~7月,在有成对鸿雁分布且数量较多的呼和诺尔、乌兰诺尔、辉河采用野外直接观察和样方调查进行鸿雁巢址选择研究。选取影响鸿雁巢址选择的9个生态因子,运用U检验、T检验分析鸿雁巢址选择,并利用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鸿雁出现与否与各生境因子之间的预测模型。1、2009年的鸿雁种群数量与2008年相比,总数下降1000多只。各研究区域中,乌兰诺尔的下降最多,由原来的2139±10.1只下降到233±4.1只;而二卡(33±3.5只增加到404±47.1只)、辉河(701±13.5只增加到1124±6.1只)、呼和诺尔(80±4.5只增加到152±8.9只)的种群数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2、鸿雁巢址调查共发现鸿雁巢56个,随机设置对照样方65个。在芦苇沼泽中分布的巢占总巢数的92.8%。鸿雁巢址样方距明水面距离(2.6±0.3m)小于对照样方(5.3±0.4m),且差异显著(p<0.05);巢址样方明水面面积(1578.6±194.3m2)大于对照样方(409.1±41.5 m2),且差异显著(p<0.05);巢址样方芦苇面积(128.5±22.8m2)大于对照样方(34.4±3.5 m2),且差异显著(p<0.05);巢址样方芦苇高度(1.8±0.1m)高于对照样方(1.4±0.1m)巢址样方,且差异显著(p<0.05);距人为干扰距离(293.8±47.8m)远大于对照样方(18.1±2.6m),且差异显著(p<0.05)。巢址样方的芦苇密度(755.3±19.5株/m2)高于对照样方(612.9±44.7株/m2),且差异显著(p<0.05)。而漂伐的大小(p>0.05)、水深(p>0.05)、芦苇盖度(p>0.05)这3个因子巢址样方与对照样方差异不显著。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的巢址选择方程为:Logit(p)=9.761+28.27Z×A+3.877×B+2.777×C+1.189×D(A距人为干扰距离;B明水面面积;C巢周芦苇面积;D巢周芦苇高度)。模型表明鸿雁巢址选择概率与距人为干扰距离、明水面面积、巢周芦苇面积、巢周芦苇高度成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