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毗邻京津区位优势,交通便利,兼有多类型地理风貌,具备独特民俗风情,乡村旅游已成为其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点。由于我国乡村旅游特殊性与农民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容易造成生态负荷,需要生态补偿解决乡村旅游造成的外部性。乡村旅游缺乏行之有效的应对补偿机制。因此,系统研究河北省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有重要现实与理论意义。本文以河北省乡村旅游生态补偿为研究对象,依据公共产品、外部性、生态资本、可持续发展理论,采取实地调查、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系统分析研究方法,在大量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河北省乡村旅游对生态外部性影响,梳理乡村旅游依赖资源生态补偿主客体、补偿方式及补偿标准核算方法,以白洋淀为案例分析河北省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构建河北省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框架,提出河北省乡村旅游生态补偿保障对策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国际学者对乡村旅游依赖资源生态补偿研究较多。国内基本上都是关于旅游地生态定性分析,定量研究不足,将乡村旅游与生态补偿相结合研究寥寥无几,全面分析研究缺乏。(2)河北省乡村旅游类型可分为5类,依托资源开发与依托旅游景区开发的乡村旅游容易产生生态补偿纠纷。乡村旅游发展中产生改善旅游地生态、提高利益相关者保护生态意识的生态正外部性,由于合理规划缺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乡村文化冲击造成生态负外部性。(3)建立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5个因子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得出白洋淀自2006年从非常影响环境阶段改善至影响环境阶段,但没达到改善环境甚至与环境良性互促阶段。(4)实地调查白洋淀生态补偿现状,得出补偿主体主要为政府,占第二位为从中受益经营企业;补偿方式多为政府资金补偿。核算白洋淀湿地补偿标准上限为43.984亿元,下限为9180.18万元。(5)构建河北省乡村旅游生态补偿机制,包括:确立生态补偿责任机制、界定生态补偿范围机制、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机制、生态补偿政策选择机制与生态补偿制度保障机制。提出法律、管理、经济与社会四方面乡村旅游生态补偿保障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