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社会,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取决于人才的培养。大学是培养专门人才的地方。大学生能力的高低、心理健康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综合国力。大学近年来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多。如何培养具有专业素质高、心理素质好的优秀人才成为大家高度关注的事情。目前学习倦怠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心理学学者的重视,但总的说来,对学习倦怠的研究还不多见,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研究则更少,而且已有的研究中大多数都是研究工作者的心理健康与工作倦怠的关系问题,而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倦怠关系的研究还不多见。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倦怠提供新的理论视角。本研究选取山东理工大学大一、大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施测采用SCL-90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考察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习倦怠的基本情况,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除强迫症状因子外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相当;与全国成人常模比较后发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上存在的心理问题程度都较全国成人平均水平严重。2.大一学生躯体化程度高于大二学生;家庭状况贫困的大学生,其在心理健康的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和抑郁因子上存在的问题较严重。3.学习倦怠的现象确实在大学生中存在,而且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中学习倦怠的问题还相当严重,总体状况并不乐观。从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的统计情况来看,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情感耗竭、成效感、去个性化。4.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有更低的成效感;大二学生在情感耗竭维度上的学习倦怠程度要比大一学生严重;家庭好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情感耗竭程度较高。5.学习倦怠的去个性化维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躯体化、敌对、偏执、其他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学习倦怠的成效感维度与心理健康的各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6.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效感维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