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酸钡系列电子陶瓷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现代功能陶瓷。目前已成为现代功能陶瓷中最重要的一类,是电子陶瓷元器件的基础母体原料,被称为电子陶瓷的支柱。自从1942年Wainer和Selomon发现钛酸钡陶瓷具有较好的介电和压电性能以来,钛酸钡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铁电材料,近几十年来已发展成为一类新型现代功能陶瓷。但钛酸钡的居里温度在120℃左右,限制了其在室温下的应用。为了改善钛酸钡的室温介电性能,掺杂钛酸钡成为人们首选的研究方向。近年来,Ba(ZrxTi1-x)O3的研究逐渐被人们重视,因为Zr4+要比Ti4+稳定的多,同时Ba(ZrxTi1-x)O3的居里温度可以降到室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钛酸钡陶瓷的制备方法很多,固相反应法因其工艺简单、产量高、成本低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分别采用固相法与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锆钛酸钡陶瓷,并对其形貌结构与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掺锆钛酸钡(Ba(Zr0.2Ti0.8)O3(BZT20)陶瓷。通过掺锆(Zr含量20 mol%),SEM电镜图象表明制备的BZT20陶瓷粒径约60μm,XRD结果说明掺锆钛酸钡陶瓷是单一的钙钛矿结构,室温下为三方相结构。锆钛酸钡介电温谱没有明显的频率弥散现象,弥散因子γ约为1.64,表明BZT20陶瓷为弥散铁电-顺电相变,且三个相变重合为一个。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掺锆钛酸钡(Ba(ZrxTi1-x)O3,x=0.02,0.04,0.06,0.08,0.10,0.12)无铅陶瓷。考察了样品制备过程中球磨时间、烧结温度、成型压力大小及掺杂多少对锆钛酸钡陶瓷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随着掺锆的增多,XRD衍射峰向低位微移,且(200/002)峰由分裂逐渐融合,说明锆的加入增大了锆钛酸钡陶瓷的晶格常数,且常温下由四方相向三方相转变。锆含量的增加致使BZT陶瓷的居里点降低,弛豫特性增强。铁电性测量显示样品的电滞回线所包含的面积随掺锆的增多在逐渐减小,即样品的极化损耗随之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