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ang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GB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完全明了,许多事实表明,它是由感染等因素诱导、细胞及体液免疫共同介导的自身免疫病。近年来有很多关于GBS的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变化的研究,传统将Th细胞分为Thl及Th2两大类,Thl分泌的IFN-γ、TNF-α、IL-12等细胞因子,参与细胞免疫反应;Th2主要分泌IL-10、IL-4等细胞因子,与体液免疫相关。这些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在GBS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或促或抑的作用。近来发现,机体还存在一类不同于Th1和Th2细胞的第3群CD4+效应T细胞—Th17细胞。现已明确,Th17细胞由初始CD4+T细胞分化而来,具有独立的分化和发育调节机制。TGF-β和IL-6以及转录因子RORγt在Th17细胞的定向分化过中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研究提示,该细胞亚群能特异性产生IL-17,并且在多种炎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检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7的水平,探讨其在GB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15例,正常对照组15例,两组年龄及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分别采集10ml静脉血,肝素抗凝,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同时采集2m1无抗凝静脉血,离心后留取血清保存于-80℃用于ELISA检测细胞因子。收集分离出来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调整细胞浓度后,加入刺激剂佛波醇乙酯(PMA),离子霉素(Ionomycin)和蛋白质转运抑制剂莫能霉素(Monesin),在37℃,5%C02细胞培养箱培养4小时。4个小时后再经洗涤、固定、破膜后加抗体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各组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血清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结果GB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的比较,GBS组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为(1.56±0.51)%高于健康组(0.57±0.23)%,P<0.05,有统计学意义。GBS组血清IL-17水平(15.94±3.75)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8.19±0.98),P<0.05,且患者血Th17、IL-17水平与临床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Th17细胞亚群在GBS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具体机制可能是IL-17具有招募和激活炎症细胞从而介导炎症的作用,同时IL-17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诱导其他细胞因子产生,参与细胞因子网络调节,触发炎症递质释放。故而Th17可能通过IL-17的促炎效应,加重机体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反应。Th17细胞的这一比例变化同时也弥补了GBS发病机制的不足,为GB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和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测定,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儿童哮喘急性发作和毛细支气管炎的关系,为小儿喘息性疾病的治疗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催化剂制备、二氧化氯催化氧化处理酸性铬蓝K和碱性品红两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并利用紫外、红外和在线红外对废水进行了光谱分析。根据过渡金属及其氧化物能用
随着信用卡的出现,信用卡消费已经变得普遍和大众。然而,美国社会的“个人破产”(Paquin and Squire-Weiss,1988),韩国的“信用卡危机”(杜丽虹,2007)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卡奴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机动车数量越来越多,城市交通状况不断恶化,因此,建立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智能交通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车牌自动识别
本文以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和农民工就业的形势与矛盾为背景,立足于四川地区展开统计分析,从宏观角度研究了产业结构与农民工就业的相互关系,并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为解决农民
摘要:模具寿命一直是制约非固态加压成形技术在高熔点合金成形领域推广应用的限制环节。采用在非固态加压成形模具表面喷涂涂料提高模具寿命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措施。目前尚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民用建筑的建造规模也在不断扩大,部分人由于对房屋建设不是很了解,就选择承包的方式,将房屋的建筑工程
景区物流管理是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在景区管理中的应用,为景区实现细节化管理,拓展景区物流市场,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景区管理水平及服务水平。景区物流管理信息化是提高景区物流
轴承的游隙对轴承的寿命、温升和噪音有很大的影响,要根据使用条件,对轴承游隙大小进行适当的选用和必要的调整。
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铁路桥梁的建设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其中,铁路钢桥的数量、跨度均不断的增加,大跨度钢桥的施工技术也随之发展。本文研究的武汉至广州客运专线上的一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