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民间右翼势力崛起及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rd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指导,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在对大量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梳理的基础上,剖析甲午战争时期日本民间右翼思想的萌生,右翼团体的形成,及其在侵略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和影响,进而揭示日本民间右翼势力的本质。这对于维护和发展当代中日关系,警惕日本民间右翼势力对中日关系以及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干扰和破坏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本论文由内容摘要、前言、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五部分组成。其中正文分四章。第一章:阐述日本民间右翼势力的产生及崛起。日本民间右翼势力的产生并不是历史的偶然。其社会基础来源于在尊皇攘夷思想指导下的维新志士、明治维新后没落的武士和参与维新的资产阶级平民。而它的指导思想,则起源于明治维新期间自由民权运动遭到镇压后,外向型扩张思潮与保守封建的神国皇权思想相结合,产生了披着民主革新外衣,却以极端手段妄图实现顽固守旧的皇权专制目的的民间右翼思想。1881年“玄洋社”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右翼团体的正式形成。第二章:阐述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民间右翼势力的活跃。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民间右翼势力就派出众多间谍和浪人进入中国各地,建立间谍网络站,刺探各种情报,为开战做准备。甲午战争爆发时,大陆浪人组成的“天佑侠”进入朝鲜,挑拨和激化矛盾,诱使朝鲜农民起义成为甲午战争的导火索。在甲午战争中,日本民间右翼势力更是为日本军队提供了相应的军事情报,对日本的军事行动起了协助作用。在甲午战争即将结束时,刺杀中国大使李鸿章,妄图破坏和谈,继续战争,谋求更大的权益。第三章:阐述日本民间右翼势力通过甲午战争中的行动,摸索出推行“大陆腾飞”的方法和途径。甲午战争中,日本民间右翼势力组织“天佑侠”派赴朝鲜,以及从事间谍活动等行动方式,对后来的日俄战争及侵华战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日本民间右翼势力在甲午战争中所展现出来的实用价值,也使其得以与日本军政界紧密勾结起来,成为日本军政界推行大陆扩张政策的走卒犬马。也使日本民间右翼势力的行为方式和活动领域不断翻新和扩大。第四章:论述正确认识并警惕当今日本社会中的日本民间右翼势力。从1881年“玄洋社”创立一直到今天,日本右翼势力的本质并未发生根本的改变。一是日本民间右翼势力一直把“武士道精神”作为右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与军政当局勾结,充当军政当局的走狗或帮凶,辅佐军政当局行使官方不便出面的使命;三是打着“忧国忧民”、“爱国尊皇”等旗号,甚至宣称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惜杀人或自杀,带有极强的迷惑性。所以在今天,日本民间右翼势力仍然是干扰和破坏日本同周边国家关系,乃至影响东北亚国际关系的社会团体之一,值得人们的警惕和关注。
其他文献
目的:从补充水解胶原蛋白(hydrolyzed collagen,HC)和跑台运动两个方面探索促进生长期骨生长的有效途径。方法:4周龄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CON)、6%HC补充组(HC
勘探实践表明,含油气盆地超压体系与油气藏关系密切,对油气成藏的各个要素及过程有着显著影响。超压抑制和延迟了油气的生成,保存和改善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增强了对烃类的封盖
<正>1严概述严严严严严为满足严经济建设的严需要,201产能严9~2020印至少4.6亿严度财年计划水泥产量4.15亿吨,水泥装备吨,利用率90%。印度水泥工业期望快速增长,计划2030年产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许多国家政府纷纷采取各种手段治理环境污染。其中,环境税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作为环境保
凝胶型水包水多彩涂料,是一种新型、应用广泛外墙装饰涂料。着重介绍了其调色技巧、施工技巧、施工工艺及施工注意事项。
<正>香港地区是一个非常前瞻性的社会,尤其是对数码产品的引入及数码媒体的运用,更可谓一日千里,但如此前瞻性的社会却不能将医疗服务大幅度地信息
以CO2浓度及温度升高为主要标志的全球气候变化将对我国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利用环境控制实验研究CO2浓度倍增(eCO2,C1:400μmol/mol和C2:800μmol/mol)和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的布局结构都开始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其中烟草行业的组织结构情况变化极为明显,已经形成了适应现代相关管理决策单位的改革管理新型模式
手机广告是一种新兴的数据业务,拥有先天优势,表现出诸多现有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独有特色,手机广告业务给广告业主带来新的体验和广告效果,拓展了广告内容提供商的盈利模式,
全球化浪潮席卷了世界的每个角落,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职业活动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沟通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备的素质之一。处于当代中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