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药的大量使用,经过各种途径,最终汇聚到水环境中,造成水环境的污染。藻类由于其大部分处于水体中上层且个体小生长周期短,对农药等污染物的进入最为敏感。研究农药与藻类的相互作用为农药对其它水生动植物及其后面的食物链造成的危害有指示和规避的作用。有机农药是我国目前使用量最大的农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有机农药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浮游植物,在纯培养条件下研究其相互作用关系,能够为有机农药和藻类的相互作用关系提供理论参考,为水环境中有机农药的安全性评估和其残留的治理提供数据支持。本文研究了马拉硫磷、杀螟丹、噻虫嗪对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的急性毒性效应。用气候培养箱进行藻类的实验室纯培养,用显微镜和血球计数板测藻的生物量,辅以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冷冻离心机等测定蛋白核小球藻叶绿素含量和藻的光密度作为藻生物量的参考指标。结果显示马拉硫磷、杀螟丹、噻虫嗪对蛋白核小球藻的96h-ECso分别为12.0mg/L、2.51mg/L、3.27mg/L。三种农药对蛋白核小球藻均有明显的生长抑制现象,对蛋白核小球藻的影响与浓度有关,浓度越高,藻类受抑制程度越大。藻类对农药的降解性为去除水环境中农药污染残留的治理提供了一种新思维。本文也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对三种农药的降解作用。对藻生物量进行测定的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10天内培养瓶中农药含量的变化,分析其降解性,并且描述了三种农药降解的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蛋白核小球藻对三种农药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噻虫嗪在BG-11培养基中随五个初始浓度的增大0.48、0.60、0.75、0.95、1.19mg/L,其半衰期分别为105.0,87.8,85.6,64.8,52.1h。马拉硫磷在BG11培养基中浓度为0.48、0.60、0.75、0.95、1.19mg/L的半衰期分别为141.5,78.8,55.9,38.7,24.3h,杀螟丹在BG11培养基中浓度为1.00、1.50、2.00、2.50、3.00mg/L的半衰期分别为45.0,34.8,34.5,34.1,33.3h。噻虫嗪在蛋白核小球藻液中随五个初始浓度的增大0.48、0.60、0.75、0.95、1.19mg/L,其半衰期分别为54.5,47.4,46.6,42.3,31.4h。马拉硫磷在蛋白核小球藻液中浓度为0.48、0.60、0.75、0.95、1.19mg/L的半衰期分别为31.4,30.3,26.0,24.1,22.3h,杀螟丹在蛋白核小球藻液中浓度为1.00、1.50、2.00、2.50、3.00mg/L的半衰期分别为27.0,21.7,21.3,21.9,18.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