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典型土壤长期定位施肥下土壤无机磷的变化规律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molan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蒋柏藩-顾益初无机磷分级体系,系统地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无机磷在耕层土壤中的形态转化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变化规律,并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对土壤无机磷各组分与速效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获得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无机磷形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红壤、中性紫色土、潮土、塿土、灰漠土中的磷素都以无机磷为主,含量比例分别是53.90%~72.46%、69.70%~77.36%、60.95%~77.87%、70.03%~84.94%、76.89%~86.52%;黑土无机磷在全磷含量中的比例范围在34.97%~48.16%之间,黑土中有机磷占有了较大的比例。6种典型土壤中,除了红壤外无机磷都以Ca-P为主,尤其是Ca10-P含量最高,紫色土、塿土、灰漠土和潮土中Ca10-P的含量都在60%以上,而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土中Ca10-P只有38.3%;代表南方酸性土壤的红壤Ca-P含量较少,而以O-P为主,其次是Fe-P。15年不同的施肥方式没有改变灰漠土和潮土的各组分无机磷含量的比例大小关系,而在红壤、紫色土和塿土以及黑土中比例大小关系有所改变,化肥和有机肥配施更是使黑土中各组分无机磷的含量趋于一致。不施磷肥的CK和N处理对Ca2-P、Al-P和Fe-P的影响在各个土类中表现一致,绝对量都是降低的,都以Ca2-P的降低幅度最大。但Ca8-P、O-P和Ca10-P的绝对含量在各个土类中表现出不一致。不施磷肥的处理中,活性相对较高的Ca2-P、Ca8-P、Al-P、Fe-P在无机磷总量中的比例有所降低,而活性低的O-P和Ca10-P的比例有所升高。说明不施磷肥土壤中积累态磷朝着活性低的O-P和Ca10-P的方向转化。施用磷肥使得各个土类中的各组分无机磷都有所增加,除红壤外都以Ca2-P的增加幅度最大,红壤中则是以Ca8-P和Al-P增幅最大。单施有机肥,尤其是秸秆还田,虽能提高土壤中活性高的磷组分的含量,但效果不如施用化肥以及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化肥和有机肥配施是最好的施肥方式,提高了土壤中活性磷的含量,在黑土、红壤和塿土中尤为明显,有机质含量较高的黑土也不例外。不同的轮作方式对各形态无机磷,尤其是对活性较高的无机磷形态影响较大。施入土壤中的磷份大部分以活性较高的形态存在。虽然无机磷中以Ca2-P活性最高,但在各个土类中由于其含量限制,它对速效磷的相对有效性较低(灰漠土除外)。由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可知,Ca2-P、Al-P是红壤速效磷的主要磷源,潮土中残留的无机磷以Al-P的相对有效性最高,塿土中残留的无机磷以Ca8-P的相对有效性最高,灰漠土中残留的无机磷以Ca2-P和Fe-P的相对有效性最高,紫色土和黑土中残留的无机磷都以Fe-P的相对有效性最高。
其他文献
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系统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与土壤水。对农业而言,土壤水是关键,所有其他水资源都必须转化为土壤水后才能被作物利用。对于东北黑土区而言,大气降水
植物修复作为一种新兴的绿色环保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以其潜在的高效、经济及生态协调性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柳树生长迅速、生物量大、根系发达,不进入与食物链等优
根据2002年我国居民膳食结构的调查,谷物粮食的消费在膳食来源中占首位。而人类对环境污染物的接触途径主要是通过土壤-作物-食物途径。在Cd等重金属的土壤污染日益扩展的情况下,谷类食物中Cd水平与人类健康风险受到了高度关注。而食物摄取中Zn或Se对Cd的毒害效应有颉抗作用而Zn和Se对Cd表现出拮抗作用。谷物作物Cd在子粒的富集及其吸收Zn、Se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作物的不同类型而异。因此,本文探讨不同
小麦/蚕豆间作是云南省小春作物多样性种植的主要模式。已有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系统的病害控制及产量优势上,至今还缺乏小麦蚕豆种间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的阐明。本研究在温室和大
氮素是人类提高粮食产量的巨大动力,然而经过长期不合理的氮肥投入,中国农田土壤已累积了大量的硝态氮,对地下水构成了严重威胁。如何解决土壤深层硝态氮高累积的问题备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