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电器负荷分解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f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侵入式负荷分解技术是在保证用户隐私的背景下深度分析用户的用电信息,是智能用电体系的关键研究内容。在负荷分解中主要存在功率相近的电器无法识别等问题。起初研究人员为解决上述问题,引入高频特征进行识别,但随之也带来了计算复杂,实际实施较为困难等问题。随着近几年模式识别的发展,模式识别的方法在非侵入式负荷分解中应用广泛,但研究人员忽略了方法的实用性。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围绕实用性较高的组合优化方法在非侵入式负荷分解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从负荷特征与负荷识别算法两方面对非侵入式负荷分解的现有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与分类,分别讨论了组合优化方法和模式识别方法的优缺点,确定负荷分解算法的评价指标,为本文所提出非侵入式负荷分解算法的构建与评估奠定了基础。(2)在稀疏分类中引入高频特征,提出了基于稳态特征的非侵入式阶层负荷分解方法。首先,采用Mean-shift算法对电器用电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每种电器的工作状态数量、功率及电流谐波,基于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电流谐波构建特征字典,基于电器状态构建稀疏矩阵。其次,为了提高负荷分解的准确性、降低计算复杂度,采用阶层分类的思想进行负荷分解。先采用稳态有功功率进行识别,再采用稳态无功功率进行识别,最后基于欧式距离和电器的高频电流谐波计算负荷分解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较于传统的稀疏分解方法提高了负荷分解的准确率。(3)在非侵入式负荷分解中,采用暂态与稳态特征相结合进行阶层式负荷分解。在训练过程中,对电器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稳态与暂态的特征字典及稀疏矩阵,根据电流谐波的互信息计算特征权重。在测试过程中,采用对电器数据进行二次加窗处理的方式提取暂态特征。根据暂态特征及前一时刻的电器状态对稀疏矩阵进行降维处理。使用降维后的稀疏矩阵进行有功功率识别及无功功率识别后,根据电流谐波的互信息的计算特征权重来进行高频电流谐波识别,得到负荷分解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较于稳态特征的负荷分解提高了负荷分解的准确率。
其他文献
随着电网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变压器的数量也在逐年攀升。作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变压器的运行状况极大影响了供电可靠性和系统稳定性,因此需要对变压器的健康状态进行监测。因为红外热成像仪作为一种测温设备可以有效地呈现设备的温度状态,进而反映其健康状态,所以已经被广泛用于电力设备巡检中。而目前的巡检方式主要依靠人工对已采集的红外图像进行分析,但是当面对海量数据时,仅依靠人工难以完成。所以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基于
长期以来,世界能源发展过度依赖化石能源,导致资源紧张、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能够实现多种能源并重、相互补充的热电联供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将热电联供系统与微网结合形成的热电联供型微网能够满足用户的热、电负荷需求,并进一步提高微网运行的经济性与环保性。但是热电联供型微网内的可再生能源出力及电负荷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在预测值基础上存在一定的误差,并且对于热电联供型微网中的供热区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崛地而起,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相关研究受到了极大关注。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研究的进展,无线电能传输在电脑家电、电动汽车无线充电、便携式设备、植入式医疗设备、航空航天和一些特殊场合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分析计算、仿真分析、以及实验验证三个方面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参数的设计与优化进行研究,旨在提高系统传输效率。首先根据电路理论推导出
输电线路螺栓图像二维视觉信息较差,导致螺栓图像分类时大模型资源消耗大,小模型分类精度低。本课题将基于深度学习的知识蒸馏技术引入到输电线路螺栓图像分类任务,并根据自建数据集特点从网络性能传递和网络结构匹配2个角度进行研究,确保满足大规模部署的小模型能够充分拟合大模型的螺栓缺陷图像分类性能,实现资源消耗与精度的平衡。针对螺栓图像类间差异性较小、类内差异性较大,导致大模型知识传递不理想甚至错误的问题,本
随着现代工业不断发展,汽轮发电机组等旋转机械逐渐趋向于大型化、自动化,其工作环境也逐渐变得复杂。因此,旋转机械的工作状态对于整个生产过程来说有着重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旋转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着力研究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常见的旋转机械部件为研究对象,将鲁棒局部均值分解及其改进方法应用到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分别从故障提取和模式识别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其主要内容如
一部分现役输电铁塔由于早期设计标准低、运行时间长、维护不周等因素不能达到实际承载力要求。大量研究表明,输电铁塔倒塌一般为整体失稳,且发生在输电铁塔的主材部位,因此对输电铁塔的主材加固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在实验中主材发生了破坏的220k V的ZMC2型输电铁塔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加固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格构式输电铁塔主要以单角钢作为主材,主材与主材之间通过螺栓节点进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Super-Resolution,SR)技术,是从观测到的低分辨率(Low Resolution,LR)图像中重建出高分辨率(High Resolution,HR)图像,是图像处理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技术在监控、卫星、医学影像等多个领域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突飞猛进,卷积神经网络在单图像超分辨率重建(Single Image Super-
面临“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愿景,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将再迎发展加速期,成为改变我国能源供应结构的关键性力量。随着新能源份额的不断增加,系统不确定性增加,高比例新能源的消纳对系统灵活运行来说仍然是一个挑战,因此需要重新考虑电力系统的建模和运行方式。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粒度认知理论引入含风电的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中,提出了考虑净负荷梯度变化的自适应调度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对认知计算和
针对智能用电对于精细化负载数据以及精细化用电行为挖掘等技术的需求,提出了基于协同进化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的非侵入式负荷识别方法,用以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精确识别。首先,介绍了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系统的基本框架,对常见家用负荷的稳态特征和暂态特征及提取方法进行了分析。为了从有限的训练数据中提取更多有用的信息,提高识别准确率,利用互信息法选取对目标器具识别相关和最有效的电气特征;在互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选取5个
单柱拉线塔拉线与主柱是典型的索-梁耦合结构。许多学者对索-梁耦合模型进行了理论研究,但实验研究较少。为探究索-梁耦合模型非线性特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索-梁耦合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斜拉索的静、动力特性,建立斜拉索自由振动方程;以单索-单梁这一简单的耦合结构为研究对象,运用达朗贝尔原理建立索-梁耦合模型的自由振动方程组;考虑到梁受到面内简谐激振力的作用,推导出索-梁耦合模型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