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与卵巢早衰的关系,以及临床常见中医证型,以期为中医药临床辨证论治本病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依据。方法对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符合卵巢早衰诊断及纳入标准的126例卵巢早衰(POF)患者及110例月经规律、性激素水平正常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填写《卵巢早衰中医证候调查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调查表(成人版)》,将调查所得资料录入Excel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本次共调查236人,其中POF患者126例,正常对照组110例。基于聚类分析,可将POF患者的中医证候聚为四类,其中肾虚肝郁证最多,占比47.6%,其后依次为肝肾阴虚证(27.8%)、肾虚血瘀证(15.9%)、脾肾两虚证(8.7%)。2、两组在年龄、初潮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3、两组在就寝时间、自觉工作生活压力、妊娠次数、流产次数、家族史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4、在SCL-90量表的调查中显示:两组在阳性项目数、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总分、总均分、阳性症状均分、焦虑、偏执方面差异极显著(P<0.01)。5、在艾森克人格问卷的调查中显示:两组在精神质维度有显著差异(P<0.05),在神经质维度差异极显著(P<0.01)。6、肾虚血瘀证与肾虚肝郁证、肝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在躯体化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脾肾两虚证与肾虚血瘀证在人际关系敏感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虚肝郁证、肝肾阴虚证与肾虚血瘀证、脾肾两虚证在抑郁、偏执、精神病性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虚肝郁证与肾虚血瘀证、脾肾两虚证在焦虑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7、肾虚肝郁证与肾虚血瘀证、脾肾两虚证在神经质维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肾虚肝郁证、肝肾阴虚证与肾虚血瘀证、脾肾两虚型在精神质维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通过聚类分析将中医证候,聚为肾虚肝郁、肝肾阴虚、肾虚血瘀、脾肾两虚证四类。其中肾虚肝郁证的构成比最高,依次为肝肾阴虚证、肾虚血瘀证、脾肾两虚证。2、就寝时间晚、自觉工作生活压力大、多产、反复堕胎、不当的手术、遗传因素可能是卵巢早衰发病的影响因素。3、卵巢早衰患者精神症状较严重,易出现孤独感及情绪不稳定的表现。4、肾虚血瘀证卵巢早衰患者更易出现躯体化症状,脾肾两虚证卵巢早衰患者更易出现不自在或自卑感,肾虚肝郁及肝肾阴虚证卵巢早衰患者更易出现精神心理活动的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