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青年肿瘤医生心理健康状况和积极心理水平,提升青年肿瘤医生幸福感,为促进其身心健康及和谐医患关系提供思路,并对形成完善的积极心理干预机制和更好的普及积极心理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方法:对湖南省大型综合医院72名青年肿瘤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积极心理水平进行评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资料问卷、一般健康问卷(GHQ-12)、心理资本问卷(温磊修订版)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1-18)。采用方便抽样方法,42人参加了积极心理干预,具体干预方法为积极认知心理干预和放松训练。积极心理干预结束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1.心理健康状况和积极心理水平调查显示:(1)约33%的青年肿瘤医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于湖南省青年医生中比例;(2)心理资本问卷中总得分为70.11±11.02分,总分与湖南省青年医生的水平相平,其中希望维度得分>乐观维度得分>韧性维度得分>自信维度得分;(3)总体幸福感量表总分为79.42±12.54分,其中男性得分76.35±18.58分,女性得分80.36±10.04分;男性得分处于全国普通男性的平均水平,女性得分高于全国普通女性的平均水平;(4)博士研究生在心理资本的韧性维度上得分明显高于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在总体幸福感的松弛与紧张分量表中,大学本科生得分明显高于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除此之外性别、年龄、学历在三个心理问卷中的总分和其他项目中得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积极心理干预效果评价显示:(1)干预前后三个调查问卷的总体得分无统计学差异;(2)心理资本问卷中希望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3)总体幸福感量表中对于健康情况担心得分较干预前明显降低;(4)干预后女性的心理资本总分、希望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5)女性以及大学本科生对健康的担心得分较干预前明显下降;(6)30岁及以下和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的希望维度得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结论:1.青年肿瘤医生心理健康状态和积极心理水平不甚理想,对其进行积极心理干预有充分的必要性。2.积极心理干预易操作,可行性好,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建议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