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树脂吸附处理化工园污水厂二级出水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h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功能树脂深度处理二级出水具有占地面积小、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好、吸附和脱附再生容易、操作简单等优点,能够为企业节能减排,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但是单纯利用树脂法处理二级出水,单批处理水量低,运行周期短,导致成本增加。混凝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等特点,作为预处理工艺,可以提高废水的处理效果,减缓树脂的饱和速度,降低运行成本。   本文以江苏某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研究对象,利用XAD-8、XAD-4联用分级技术及凝胶色谱对二级出水及混凝出水的化学、物理级分进行表征,选用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铝(PAC)、聚合氯化铝铁(PAFC)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混凝优选试验,利用筛选出的最佳混凝剂通过单条件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混凝效果的各种操作条件进行优化组合。   研究结果表明FeCl3处理该二级出水效果明显好于PAC及PACF,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FeCl3混凝的最佳参数为:投加量750mg/L,pH为8.3(原水)、水温30℃,混合速度300r/min、混合时间60s、混凝强度100r/min、混凝时间10min、沉淀时间30min。   FeCI3+PAM组合强化混凝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聚丙烯酰胺助凝能显著提高混凝效果,减少混凝剂投药量(投药量减少20%),降低动力消耗(搅拌速度由300r/min降至200r/min)。确定的最佳助凝操作条件为:混凝剂投加量:600mg/L,PAM投加量:1mg/L,pH为8.3(原水)、搅拌速度200r/min。   经FeCI3+PAM混凝处理后出水总磷<0.5mg/L、总氮<15mg/L,可以满足当地排放标准,但COD仍高达120mg/L左右,无法达标排放,同时考虑将深度处理过的出水用于厂区杂用,混凝出水仍需进一步经过树脂吸附深度处理。   经过对六种大孔吸附树脂筛选表明,AH-2树脂对混凝后二级出水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溶解性有机物在AH-2树脂上的吸附符合Freundlih 吸附模型,为自发的放热吸附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液膜扩散是吸附过程的主要控制步骤。动态柱实验结果表明:吸附流量、pH、温度对吸附过程均有影响,最佳吸附工况为:流速15BV/h,温度:常温(15℃~45℃),pH:4~6。该吸附条件下废水处量约为1900BV/批,控制泄露点COD<80mg/L,出水pH7.3-8.5,可达到当地排放要求。脱附研究表明:采用酸碱可实现树脂脱附再生,连续五批次运行,处理效果未见明显降低。对脱附液采用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B/C由0.06提高到0.21,生化性明显提高,可将其与原废水—同进入生化处理单元,最终实现整套处理工艺的连续运行。
其他文献
利用氧化石墨的强吸附性将铁盐吸附到氧化石墨层间,再通过热处理制备纳米铁氧化物/石墨复合材料。在纳米铁氧化物/石墨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中,原料种类、原料配比和热处理温度
颗粒金属是指金属和绝缘体的复合材料,而颗粒锡膜则属于另一种形式的颗粒金属,它形成于金属薄膜沉积的初始阶段,由表面覆盖高阻值氧化物的金属颗粒组成。由于独特的结构,颗粒锡膜电导性在原子尺度上极其不均匀,超导性、光学、电学以及结构特性均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成为研究的对象。本文利用电阻式真空蒸镀系统在室温和高温氧氛围下制备出了颗粒锡膜,并对其形貌和气敏性进行了探索。为了探索颗粒锡膜形成的具体条件及基片温
超音速火焰喷涂包含着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喷涂过程控制参数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并存在交互作用。因此为了提高涂层的性能,除了大量的试验探索分析之外,还需要对喷涂
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房地产业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近两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所占的比重逐步加大,各大城市商品房价格快速普遍的上涨,引起
农业生产部门是耗水大户,其水足迹占全球的70%。气候变化加剧水危机,而通过膳食结构调整来减少水资源消耗成为定量环境决策研究的热点问题。捕捞鱼类产品的水足迹通常被假定
学位
目前,金属氧化物(MOX)气敏传感器在气敏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了改善其气敏特性,通常采用添加贵金属、制备纳米级材料等方式,但是当前气敏传感器普遍存在工作温
在本文中我们合成并研究了两种纳米复合材料一种是pH敏型的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增强荧光效应的研究;另一种是氧化石墨烯包覆的四氧化三铁@多空二氧化硅(Fe3O4@mSiO2)复合材料用于磁控生物成像。刺激响应型“软”壳的金属荧光增强系统的制造是一种实现可调金属荧光增强行为的有效手段。在本篇论文中,不同聚合度的pH响应型的荧光体修饰的聚丙烯酸(PAA)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被合成,选用罗丹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