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能源,产生了大量废水、废气等污染物,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逐渐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程度,增加了环境治理资金投入。环境规制日益严格的趋势,对各地区工业企业绿色生产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深入研究这些影响,以推动工业企业向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转变,是实现我国工业绿色发展的关键。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现有研究,多集中于指标测算或因素分解,而本文深入探讨了环境规制与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从生产成本、技术创新、外商直接投资等环节分析环境规制影响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机理。用SBM-GML指数测算了2005-2017年我国30个省市的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此为被解释变量,构建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综合模型,选取工业污染治理投资额和政府环境重视程度作为测度环境规制的两种变量,用回归分析方法评估了环境规制对我国及各个地区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2005-2017年,我国30个省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呈上升态势,上升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中部、西部和东部。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看,东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2)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差异较大。从全国层面看,两种环境规制变量与工业GTFP之间都呈现U型关系,但是两种规制对工业GTFP产生的影响不同。从地区层面看,东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与工业GTFP之间为U型关系,而政府重视程度对于东部工业GTFP激励效果不明显。中部地区两种环境规制作用效果不明显。西部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和政府环境重视程度与工业GTFP之间均为U型关系。(3)从环境规制间接效应看,全国层面中两种环境规制变量均通过技术创新对GTFP产生促进作用,证实了波特提出的“创新补偿效应”,但通过外商投资产生的间接影响不明显。在地区层面,东部地区政府环境重视程度通过技术创新间接产生促进作用。中部地区环境规制的技术创新间接效应不明显。西部地区工业治理投资额通过技术创新产生间接抑制作用。东中西三个地区两种环境规制变量均通过外商投资产生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东中西地区工业布局要合理,政府需适当提高并施行差异化的环境规制力度,激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合作力度,以及优化工业行业资本与所有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