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出席中央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时候发表了重要讲话,并明确要求要把解决好“三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5年总书记又提出全面实现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建设过渡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因此,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战略。2010年,河北省省长陈全国河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做出“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加快建设39个国家级农技推广示范县,集中力量打造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河北省6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河北省贯彻党中央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扎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极大的推动了河北省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及农村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根据我省农村实际情况,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要求,河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具体目标:一是政治目标,即实现管理民主、决策科学、组织健全、依法治村的目标。二是经济目标,即在广大农村区域内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生活富足、全面小康的目标。三是社会目标,即,在广大农村真正实现安定有序、邻里和睦、民风纯朴、生活方式健康向上,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四是环境目标,即实现环境优美、村容整洁、人居改善、文明卫生之目标。五是人文目标,即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升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加速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可以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可以使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农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乡风民俗不断改变。近些年来,我省在农业科技创新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越来越多的先进科学技术被运用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但是,我省新农村建设中科技创新仍存在着很多障碍,特别是机制障碍。因此,本文在简要阐述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相关理论综述、研究方法、科技创新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后,着重探讨了河北新农村建设中科技创新机制障碍及其原因,提出了完善河北新农村建设中科技创新机制的具体对策,并对国外、国内、河北省未来新农村建设中科技创新工作的趋势进行了展望。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技创新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和对科技创新的认识,从而更加准确的认识农村科技工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工作任务,提高农村科技工作的指导性,以便于更好地发挥农村科技工作引领的作用。引导农民充分认识到科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驱动力。建设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是关键。无论是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提升、土地利用价值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增强、环境资源的保护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尤其是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性、资源与环境的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农民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不高的状况尚未显著改观的情况下,科技创新与进步的作用更显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