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前期(1840年以前)的浙江海防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teau_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防建筑是研究一个国家防御文化的重要内容。一个朝代海防建筑工事的修建,不仅体现着当时统治者的思想,更决定了整个国家的安危。浙江地处中国海岸线中部,独特的地理位置条件和明清时期快速发展的经济使这里成为了海上防御的重地。此时修建了众多的防御工事,也留下许多遗迹。在此之前,虽有数次海防遗迹的调查,但至今对这些调查结果的整理、研究工作尚未展开。那么,清代的浙江海防在防御体系、建筑布局、营造方式等方面有何特点?通过研究分析,得出这样几个认识:一是清代前期的海防建筑大多以明代海防建筑为基础。二是清代前期的防御体系明显呈现出以宁波为重心,向南北两向减少的特点。建筑布局"散落"而有序,形成卫了城、所城、寨城在内的城堡、炮台和烽火台等防御格局。与明代相比,防御建筑的营建也呈现一些特点,城堡虽然利用明代遗存,但堡内建筑多为清代重建;要塞式炮台在形制上更加完备,平面方形、立面梯形的烽火台成为主流。形制的变化与固定,一方面出于实战的需要,另一方面体现着技术的进步与成熟。清代前期的防御体系与工程,能抵御冷兵器的攻击,却无法抵挡洋枪洋炮的冲击。加之海权观念的淡漠,到晚清时这些海防设施只能是形同虚设。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函数在[a,b]上R可积的六个充要条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并将教材中介绍的充要条件进行了拓广,学例说明了拓广后的充要条件在应用方面的优越性。
校本研训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助推器。反思当下的校本研训,存在研训文化氛围不浓、研训机制不够健全、研训活动系
废旧锂离子电池资源化过程中存在一定量的铝离子,影响镍盐、钴盐或正极材料的纯度。因此,为了有效地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中的稀缺金属元素,必须对其进行分离或回收铝的处理。
随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深化发展,"人本观"与"自我管理"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马克思主义人本观具有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价值观念、自强不息拼搏精神等诸多益处。因此,
准向列相(paranematic)为需要外场(电场,磁场等)维持的亚稳定相,且非磁性颗粒通常对于外场的响应较弱,需要强外场使其重新排列形成有序结构而鲜有人研究。在本文中,我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