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工具使用及其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bourb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要“着重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国际金融市场震荡、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外部输入性风险上升”的背景下(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企业如何恰当的使用衍生工具,降低汇率、利率、商品价格波动对经营活动的影响,预先锁定未来销售价格、采购价格、汇率成本或利率成本,以保证企业稳健经营与持续发展,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稳增长、防风险”等多重政府目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衍生工具市场在过去30年间呈指数式蓬勃发展,由于市场化程度、资本市场发展程度、法律制度、监管环境等的差异,中国衍生工具发展路径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平均而言,全球约60.5%的上市公司使用衍生工具。中国上市公司中使用衍生工具的公司占比较低,约在15%左右,但呈逐年上升趋势;从衍生工具种类来看,远期和期货使用较多,主要用于对冲汇率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这与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不同;衍生工具相关会计监管,始于对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的规范,历经会计准则起步阶段、体系建立与完善三个阶段,整体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发达国家;从衍生工具信息披露来看,存在相关信息披露零散、规范性与可比性较差、关键信息缺失等问题。因而,中国公司衍生工具使用的经济后果可能也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衍生工具相关学术研究主题较为广泛,包括使用动因、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对外部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影响等,研究对象主要以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公司为主。国内对衍生工具的研究始于亚洲金融危机前后,受数据限制,关于经济后果的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但缺乏对作用机理的研究;有少数学者研究了衍生工具使用的风险管理效果,对外部利益相关者影响的研究更为少见。而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效果、衍生工具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是衍生工具使用的“真实影响”,因而是衍生工具研究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以2010-2016年有汇率、利率或商品价格风险敞口的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在手工搜集衍生工具使用数据的基础上,研究衍生工具使用和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具体包括,衍生工具使用与信息披露的风险管理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衍生工具使用与信息披露对公司举债能力和资本支出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最后,以具有财务专长的分析师为例,研究衍生工具使用与信息披露对外部报表信息使用者行为的影响及作用路径。为控制可能存在的公司固定效应和序列相关问题,在回归时采用公司和年份双重聚类稳健标准误;在研究衍生工具风险管理效果、对投融资水平影响时,为避免自变量与因变量可能存在交互影响而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对自变量进行滞后一期处理。本文主要的研究发现包括如下三个部分:第一,衍生工具使用的风险管理效果。在借鉴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公司未来三年(含当年)现金流波动标准差、股票的Beta系数与股票日回报率的标准差度量公司风险水平。研究发现:衍生工具使用与公司现金流波动性显著负相关,与股票Beta系数和股票回报率的日波动性无显著关系。即与未使用衍生工具的公司相比,衍生工具使用者现金流波动性较低,但衍生工具使用并未降低公司在资本市场的风险水平,说明风险管理效果并未传递至资本市场。在更换风险度量指标、更换回归方法、使用处理效应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控制内生性后,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1)衍生工具使用强度越高,公司未来现金流波动性越低,但使用强度与股票Beta系数和股票日回报率的标准差无显著相关关系,说明衍生工具使用强度越高,风险管理效果越好,但在资本市场中无法反应出该信息;(2)从衍生工具种类来看,远期、期权和期货平抑现金流波动性的效果较好,衍生工具使用种类与股票Beta系数和股票日回报率的标准差无显著相关关系;(3)从对冲风险的种类来看,汇率风险对冲和商品价格风险对冲与现金流波动性显著负相关,说明对冲汇率波动和商品价格波动是衍生工具使用的主要作用,同样,资本市场对衍生工具对冲风险种类并不敏感;(4)本文研究了811汇改前后汇率衍生工具风险管理效果的变化,发现与未使用者相比,811汇改之后外汇衍生工具使用者Beta系数下降较多,说明汇改之后,汇率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作用进一步增强,且已经反应在资本市场中;(5)本文研究了衍生工具披露情况的影响。衍生工具使用者中,披露衍生工具关键信息的公司,Beta系数和股票回报率的波动性较低,说明衍生工具使用关键信息的披露显著降低了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风险;(6)本文考查了衍生工具相关会计准则变革的影响,发现2014年《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工具列报》(修订)的施行,提高了衍生工具使用在资本市场上的风险管理效果;2016年《商品期货套期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施行显著降低了商品期货使用者的现金流波动性和股票Beta系数,即衍生工具相关会计准则变革有效改善了衍生工具在资本市场上的风险管理效果。第二,衍生工具使用对公司举债能力和投资水平的影响。借鉴以往相关研究,采用新增债务占上年期末资产总额的比重度量公司的举债能力,采用公司资本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度量公司的投资水平。研究发现,衍生工具使用与公司新增债务水平和资本支出水平显著负相关,即与未使用衍生工具的公司相比,衍生工具使用者的新增债务水平和资本支出水平较低,在更换新增债务水平、资本支出度量指标、更换回归方法、控制内生性后结果依然稳健。衍生工具使用与公司举债能力的进一步研究发现,(1)衍生工具使用强度与公司新增债务水平无显著相关关系;(2)衍生工具主要降低公司举债长期债务的能力,与衍生工具主要用于对冲短期风险相一致;(3)衍生工具关键信息披露有助于提升衍生工具使用者举债能力,降低衍生工具使用对举债能力的不利影响;(4)2014年衍生工具相关准则变革改善了衍生工具使用对举债能力的不利影响;(5)衍生工具使用主要降低了非国有上市公司的举债能力,对国有上市公司举债能力无显著影响。关于衍生工具使用与公司投资水平的进一步研究发现,(1)衍生工具使用强度越高,资本支出水平越低;(2)衍生工具关键信息披露对资本支出水平无显著影响;(3)2014年衍生工具相关会计准则变革有助于改善衍生工具对资本支出的不利影响;(4)衍生工具使用主要降低了降低了非国有企业的资本支出水平;(5)与未使用衍生工具的公司相比,新增债务小于0时,衍生工具使用者资本支出水平更低;(6)充裕内部资金缓解了衍生工具使用对资本支出的不利影响。在研究衍生工具使用对新增债务水平和资本支出水平影响后,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衍生工具使用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发现衍生工具使用与托宾Q值负相关,衍生工具关键信息披露和相关会计准则变革有利于改善衍生工具使用对公司价值的不利影响。第三,衍生工具使用对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分析师对衍生工具使用者盈余预测准确度较低,在控制内生性、更换被解释变量和回归方法后,结果依然存在;进一步分析其作用路径发现,衍生工具风险管理无效时,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较低;衍生工具经济复杂性、会计复杂性与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度负相关;衍生工具关键信息披露,显著改善了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准确度。即衍生工具风险管理效果和复杂性对分析师盈余预测造成了困扰,衍生工具关键信息披露、相关会计准则变革显著改善了衍生工具使用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不利影响。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第一,变量度量,在使用哑变量度量衍生工具使用的基础上,采用衍生工具公允价值占总资产的比重衍生工具的使用强度,丰富了衍生工具使用的度量维度、提高了度量精确度;第二,本文发现衍生工具使用降低了公司未来现金流波动性,但风险管理效果并未传导至资本市场;全面研究了衍生工具使用影响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影响,发现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效果、复杂性和衍生工具信息披露均是影响分析师盈余预测特征的重要因素;第三,本文发现,衍生工具关键信息披露改善了衍生工具使用的风险管理效果、举债能力和分析师盈余预测的不利影响,为改善衍生工具使用效果提供经验与借鉴;第四,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工具列报》(2014年修订)、《商品期货套期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的施行,本文发现衍生工具相关会计准则的变革显著改善了衍生工具风险管理作用、举债能力和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为会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与借鉴;第五,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新兴资本市场国家衍生工具使用经济后果的文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也产生了一系列能源环境问题,碳减排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交通运输业作为能源消耗的主要行业之一,是碳减排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成为热点问题,但运输结构对交通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如何以低碳排放为目标实现运输结构的优化,还需要深入研究。本文试图探讨各地区运输结构变动促进或抑制碳排放的原因,以及如何基于碳减排目标实现运输结构优化。本文基于中国20
重载列车以其运量大、成本低、单耗小等优势成为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主要组织形式,更是煤炭运输的重中之重。2018年,我国煤炭的铁路发送量为17.49亿吨,占铁路总货运量的54.85%。随着煤炭产能的逐年增加,如何提高重载运能已经成为重载列车运输研究重点。但扩能的同时,节能减排也成为铁路运输成本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所以,重载运输组织的优化需根据运量需求和线路条件从车流组织类型、列车组合方法、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的要将诗人逐出理想国的思想,历来受到人们的指责,认为他这是对诗学、对艺术价值的剥夺,因而是反美学的。但我们同时也不得不注意,他的美学思想前后
社区矫正作为舶来品,2003年7月正式出现在中国政府的规范性文件中。社区矫正的目的是在社区中矫正犯罪人的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使其顺利地回归社会。社区分类矫正则是指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鲜农产品需求量不断提升,冷链物流得到了快速发展。同时,人们对于生鲜农产品品质以及新鲜度也更加关注,基于生鲜农产品的时效性,为满足客户对于配送时间的要求,时间窗成为冷链物流企业配送路径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全球变暖加剧,绿色物流逐渐兴起,高耗能、高碳排的冷链物流配送与国家倡导的节能减排政策背道而驰,所以企业若想获得长久发展,在变换配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