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各种组织在面临资源分配或以永续发展为目的时,其首要工作均需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估机制。绩效最初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目前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也已把绩效评估作为完善法规和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此外,高等教育领域也广泛地应用了绩效评估,对于盈利性机构,绩效评估的概念与实施具有单一性和单纯性,但对非盈利性的高校而言,绩效评估不能完全以投入与产出的观念来衡量。当前,高校绩效改革是大陆进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绩效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尤其具有深层次的意义,高校应用绩效评估不仅可以有效地反映高校运行状况,还能提高办学效益、指导办学实践。目前,大陆的高校绩效评估包括: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研究生教育评估、高职高专及民办高校的教学评估。大陆高校绩效评估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组织办学绩效的规范化研究才刚刚起步,缺乏经验与理论的指导,其高校绩效评估在评估内容、评估主体、评估标准、评估结果、评估的法源上未尽完善。台湾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制定高校评估制度,虽然台湾地区与大陆进行高校绩效评估的起步时间相当,但是台湾各高校基本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绩效评估机制: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绩效评估的公开化与程序化、推动绩效评估与国际接轨、绩效评估的相关立法明确而具体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调研访谈等方法,探析台湾高校绩效评估机制的优势与局限,力求对高校绩效评估处于起步阶段的大陆地区提供理论指导,以期大陆能避免台湾的大学所走的弯路,首先,有利于改善大陆高校绩效评估在体系建设、制度建设中存在的缺陷;其次能促进大陆地区高校的学术水平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此外,还有利于改善高校整体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更多的互动以及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并最终发展成为现代型的大学。文章分为高校绩效评估概述、台湾地区高校绩效评估机制的发展历程、台湾地区当前高校绩效评估机制的具体内容、台湾地区高校绩效评估机制的经验与局限、台湾地区经验对内地的启示和借鉴五个章节,分别对高校绩效评估的内涵、国外发达国家高校绩效评估的模式及实践、台湾地区及大陆高校绩效评估的具体评估内容作了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