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身处风险社会,危机成为生存常态,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关注危机传播,希望依托危机信息扩展新的生存空间,确立新的生存法则。与一般意义上的传播相比,危机传播是一个信息共享的过程,但是其中的信息符号混乱而又充满了不确定的意义;危机传播是一个信息由传者到受者并发生反馈互动的过程,但是其中的传播秩序却是异常的甚至是杂乱的;危机传播构建一个信息系统,但是其中的信息却呈现碎片化的漂散状态,杂乱失衡。在危机传播的框架中,危机从情势被抽象为信息,流转其中;处于信道两端的信息传播主体和信息传播客体之间,危机信息的量和质并非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它在信道中被有意地强化或者弱化,造成失衡。一方面,信息传播主体规定了危机信息传播的语言形式和类别,利用语词符号对语义的不堪重负,使得危机信息的精准性从进入传播信道的那一刻起便大打折扣;被寄予厚望的大众传播媒介,也不过是强大的信息传播主体控制下的一具提线木偶,对危机信息的传播和议程设置难以自控。另一方面,信息传播客体又陷入一场“我害怕”的群体焦虑,对危机的感知和思考能力几近丧失,甚至放弃对危机现实的诠释和争论,任凭自我的需求被错置,在危机话语的高速公路上找不到方向;他们结成群体,听从群体,依靠群体,沦为无意识的乌合之众,在危机信息和利益的追逐中狂欢又失落。在现实的危机传播中,信息失衡成为一种常态,而信息平衡仿若只是一个已然失落的理想。危机传播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怪象,信息传播主体只想告知他们想告知的,信息传播客体只想获知他们想获知的。利益,是信息传播主体和信息传播客体权衡信息是否平衡的砝码,是他们探求信息平衡的基准。信息平衡就像是一个没有边限的弹性概念,它的内涵外延如何规定,要根据各方在危机中利益的损害程度和满足程度,它更像是一种心理体验,利益是它的规则。量的满足,不过是信息平衡的一个幻象,而利益的满足,才是信息平衡的根基。信息传播客体和信息传播主体之间的力量格差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信息格差,在危机传播中,所谓的力量则表现为其各自所占有的危机信息资源、危机传播渠道等。这些力量并非是绝对的存在,存在于信息传播主体和信息传播客体之间的危机信息格差也并非无法消弭,在不要求双方出让利益的前提下,如独立媒体这种第三方机构的介入为信息平衡的存在提供了可能。然而在当下的媒介环境中,独立媒体尚处于微乎其微的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