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地表面热湿耦合传递规律的研究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a679876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恶化,如何能够实现农作物优质、高效、高产,成为了现代化日光温室研究的新课题,这也势必对温室热湿环境的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内外针对日光温室地表面热湿传递规律的研究尚且较少。本文以一栋日光温室为试验平台,对温室地表面温湿度场进行了连续测试,并建立了考虑土壤水分蒸发的三维非稳态数值模型,研究了日光温室地表面热湿耦合的传递规律。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对温室地表面温湿度场的研究现状,描述了试验平台的建立,介绍了试验仪器和试验测点的布置。通过对晴天、多云等条件下温室内南北向地表面温湿度场的连续测试,分析了温室南北向地表面的温度梯度、浅层土壤的温度及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然后,在晴天和连阴天气等条件下,对不同含水率土壤的水分蒸发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了不同含水率的土壤在晴天、连阴天气时蒸发、冷凝速率的变化规律;采用CFD软件分别对脊处有风口和东西向安装风口的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比较了两种风口位置的地表面温度场。研究结果表明:1.当距后墙距离不同时,南北向地表面温度波动规律非常相似,均为周期性波动。上午8:00地表面的温度最低,15:00左右达到一天中的峰值。因此一天中,南北向土壤表层温度分布规律从早晨“中部低,南部稍高,北部最高”变化到15:00点“南部最低,中部最高,北部次之”,如此周而复始。当距后墙距离不同时,南北向土壤表层湿度的分布表现为从南到北依次增加。2.在白天,土壤水分蒸发吸热,在夜间,地表面土壤温度低于近地表高湿低温空气的露点温度,有水蒸气凝结放热现象。与初始含水率低的地表土壤相比较,晴天时,含水率高的土壤水分相变速率在一天中经历了蒸发速率最大,冷凝速率最小;连阴天时,含水率高的土壤水分相变速率在一天中蒸发速率较大,冷凝速率无差距。3.晴间多云天气,温室中部地表面的温度变化梯度最大,地表面蒸发冷凝速率最大。4.在白天,温室南北向地表面的净辐射强度随时间经历了中部吸热量最大、北部吸热量最大以及中部吸热量最大三个阶段;在夜间,温室地表面进行放热,其地表中部的放热量最大。5.脊处有风口的温室地表面温度呈现轴对称图,温度场在南北向有明显的分层,东西向安装风口的温室地表面温度有局部高温。研究结果为我国北方日光温室环境的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镇海炼化报》镜头对准一线、版面让给基层,不断推出为群众所接受的有典型意义的“小人物”报道,用典型引路,唱响主旋律。
辅警是公安警力重要的辅助力量,当前社会转型时期,辅警队伍在维护社会治安,反映社情民意,减轻公安民警压力等方面作用显著。然而辅警队伍的建设却面临诸多问题,法律法规缺乏,
由于心脏康复对心血管病的诸多益处,其已被诸多指南推荐用于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未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是心脏康复的主要场所,而目前国内主要是三级医院开展了心脏康复,在专
在地铁工程中,常采用盾构法修建正交下穿隧道,新隧道的掘进不可避免地对既有隧道产生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对正交下穿盾构隧道施工进行模拟,分析新隧道动态掘进时既有隧道位
海上对抗作战中,舰艇设备对抗冲击设计分析的精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冷凝器作为舰艇中的重要动力装置,其在冲击环境中的强度分析对整船的生命力和战斗力极其关键冷凝器中的复杂管板
在陕西省蒲城县,有一个仍保持明清风貌的古村庄——山西村。山西村距风流皇帝唐玄宗的陵墓泰陵仅一公里,距唐代著名宦官高力士墓不过百步之遥。村庄外观如城堡,其民风淳朴,寿星多多;精美石雕,俯拾即是。癸未新春,笔者一行来到了这个古朴而宁静的渭北小村。    山西村位于蒲城县东北金粟山下,距县城约20华里。  村庄从外面看,更象一座小城堡。方形的城墙虽经风雨剥蚀和人为毁坏,但大部分还是保存了下来。城堡里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