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堇年小说的青春叙事研究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ferhip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兴起于“新概念作文大赛”的“80后”青春小说家逐渐登上文坛,他们不断突破固有的写作模式,呈现出一种由商业化写作向纯文学方向靠近的创作趋势。其中,七堇年即是这样一位有代表性的80后青年作家,从其近几年的作品内容来看,虽然成长过程中的青春气息依然是她描写的主题,但是在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时间的洗礼之后,其在写作主题和叙事方式上均以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与历史对话,有关青春的写作更具备了一份自我突破和睿智思考。本文选取叙事学角度,具体分析研究七堇年小说作品中的青春叙事部分。首先,在第一章绪论中,本文对“青春叙事”的概念给出了相关界定,对七堇年小说作品进行了必要的切割,并阐述了选题来源、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等相关研究准备和预期研究成果,附录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一篇,其中把七堇年的相关研究归纳为四个类别,划分为三个阶段,并详细指出了其中存在的总体特征。本文依照叙事学有关文本“故事”和“话语”的二分法,分别在第二章中探讨七堇年青春叙事文本的“故事”层,在第三章中探讨七堇年青春叙事文本的“话语”层。在第二章中,本文依据相关叙事学家把人物形象放在“故事”层中心,并且注重环境探究的理论,探究了七堇年小说的青春叙事呈现,并依照相关叙事学理论,分别从“人物形象分类及青春式孤独”与“典型环境及象征意义”两个小节展开。在第一节“人物形象分类及青春式孤独”方面,依次从人物形象的不同类别和内心世界的共性两个理论层面展开,并分别得出了总结性结论。在第二节“典型环境及象征意义”方面,本文从七堇年塑造人物的描写方式着眼,寻找出七堇年不同于其他“80后”青春文学作家的独特描绘方式,即特殊的环境描写,并依次归纳为“家乡小镇”和“青春校园”两大类,分别予以探究了其中寄予的“恋乡”意味和“成长”意味。在第三章中,依据叙事聚焦和空间叙事的相关理论,本文探究了七堇年小说的青春叙事策略,并分别从“丰富的叙事视角”和“多维的叙事空间”两个小节展开。在第一节“丰富的叙事视角”方面,本文依次从文本的视角选择和视角切换两个方面展开,并对应性的探究了七堇年对于单体青春和青春群像的聚焦。在第二节“多维的叙事空间”方面,本文依次从文本的空间构成和空间形式两个方面展开,并对应性的探究了文本中青春空间的多面性和多向性。在第四章中,本文探究了七堇年小说的青春叙事价值,并将其归结为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小节,分别予以具体阐释。
其他文献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明年经济工作全面部署的重要会议,也是对推进结构性改革进行重点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国内外环境,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
报纸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科技应用在迅猛发展,已经深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博物馆的发展也尽享新科技带来的全新发展动力:虚拟现实、三维建模、
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加深。农村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重点与难点所在,相比于城市而言,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深、速度更快、
针对当前通信技术静态频谱分配的有限频谱资源问题,借鉴认知无线电系统相关技术,以具体项目为依托,针对干扰和变距情况下数据链系统的正常通信问题,设计有限频谱的动态感知和
目的:观察帕金森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pRNFL)及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的变化特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