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孙大雨综论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3838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大雨(1905-1997),新月派诗人、理论家和著名的翻译家。1920年开始发表诗作,并在短短的几年内趋于成熟。他一生共创作十八首诗,虽然为数不多,在诗坛上影响也不是很大,但他在诗歌形式和内容上的精深探求以及由此形成的风格特征,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孙大雨的诗歌创作,早期经历了借鉴和模仿的阶段,其成果是“泰戈尔式”的小诗体。从中期开始,他在观摩英诗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自己的诗歌风格,写下了《秋夜》、《舞蹈会上》、《夏云》等诗作。《秋夜》、《舞蹈会上》和《夏云》这三首诗是孙大雨诗歌创作的转折点。在《秋夜》中,孙大雨把诗歌中每一节的字数都按照2/3/4/3/2的形式排列,外形上像半月形。这是孙大雨对诗歌形式进行积极探索开端。《舞蹈会上》、《夏云》内容大气,与当时众多诗歌纤细委婉的诗风已有不同。从此,诗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风,即形式上格律谨严,内容上大气雄朴。后期代表作有《海上歌》、《纽约城》、《自己的写照》等。这些作品在当时诗坛上产生不小的震动,受到一些大家如徐志摩、梁宗岱、梁实秋、邵洵美等人由衷的赞赏。孙大雨不仅进行诗歌创作,他在新诗格律理论上也颇有建树,创建了音组论。在清华文学社时,孙大雨就开始了对新诗格律形式的思考,并于1925年的夏天初步“创建”音组论。他的音组理论来源于他对英诗格律理论的借鉴和他在诗歌创作中对格律形式的思考。如果将孙大雨的诗和英诗作一个对比,就可以看出,音组论实际上是诗人从英文诗歌的格律理论中获得了灵感,在此基础上,他结合汉语言的特点,创建了符合汉语诗歌特点的新诗格律论——音组论。孙大雨不仅是诗人、理论家,也是翻译家。他翻译了莎士比亚的八部戏剧,数量不多,但质量都很高。他首先运用自己创建的音组理论翻译莎剧,以汉语音组对应莎剧原文的抑扬格五音步,力求达旨而传神。除莎译外,孙大雨还有部分屈原诗英译、中国汉唐古诗(潘岳、刘伶、陶潜、韩愈等)英译和部分英文名诗汉译,这些分别收录在《屈原诗选英译》、《古诗文英译集》等著作中。孙大雨的翻译实践也受到音组论的影响。相比之下,音组理论在翻译领域的影响稍显滞后。青年时的孙大雨在观摩英诗、熟稔英文诗歌格律的基础上,探索出音组原理,然后将音组原理应用于诗歌创作,创作了一些成功的诗作。而在翻译领域,音组论的运用还没有达到操纵自如的程度。到了中年,孙大雨遭到政治干扰,基本停止创作而转向翻译,这时孙大雨将音组论全力付诸翻译实践,译作越来越得心应手,并形成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奠定了孙大雨作为翻译家的地位。孙大雨一生的文学成就是以诗人为本色,横跨诗歌创作、诗歌翻译和诗歌理论建设三个领域。他的文学生涯则是早年以诗歌创作为主,中年以后以诗歌翻译为主,而诗歌理论活动贯穿始终,呈现出以创作为原动力,以理论结晶为果实,以翻译为主要园地的发展轨迹。
其他文献
对传统遗传算法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分段十进制编码,采用分段的单点交叉操作,对于个体而言,实现的是多点交叉操作,最后提出了相应的组卷算法.
人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界中非常特殊的群体,即唯一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动物。人类自产生起便确立了在自然界中的主宰地位,同时形成了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人类在解决与自
<正> 魏书生,作为一位年轻的语文教育改革家,近年来在中国教育界引起轰动,被赞誉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这表明了两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具有许多相通和不谋而合之处。同时,
明代戏曲家王骥德不仅创作《曲律》一书阐述他的戏曲理论思想,而且创作了散曲集《方诸馆乐府》,此书虽已散佚,但可以通过辑佚到的部分散曲进行研究。本文则以这些散曲作为研
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太极被释为天地万物之根本,宇宙之本源,太极之理,拳之理,乃世界万物之理。通过阐述中国哲学精神中的“天人合一”、“阴阳学说”,进一步诠释太极拳中所
近年来云南花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迅速增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云南花卉产业发展中一些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影响产业持续发展。本文对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
期刊
<正>目前我国高龄人口数居世界首位,而农村老年人口已占全国老年人口的70%,且老龄化速度快于城镇.随着农村家庭规模日益减小,家庭养老正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家庭结构和居住方式的
会议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桂城街道已婚育龄妇女避孕措施的使用情况及存在问题,为提高避孕知识知晓率和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流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问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中不同人物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揭示了内战后美国南方守旧文化心态与北方工业文明的矛盾与冲突。福克纳作为南方人,一方面缅怀南方的文明,另一方面
目的探讨全人照护模式对行动脉灌注化疗术后恶性肿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行动脉灌注化疗术的恶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