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论文为化学发光在药物分析、生物分析和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它包括两部分:综述和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 化学发光分析综述 本综述引用文献466篇,对化学发光分析的历史、发光机理及检测原理作了简要的概述,总结回顾了国内外近十年来化学发光分析在环境和生物医药方面的应用。重点介绍了酰肼类、吖啶酯类、过氧化草酰类、三联吡啶钌盐类、酸性高锰酸钾类、Coelenterazine类和酚类化合物发光体系的特性及其分析应用。其中,酰肼类的鲁米诺以其高量子产率、易于合成和良好的水溶性等特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学发光试剂;吖啶酯类化合物很容易标记在蛋白质上,发光反应无须催化剂,但是它超快的发光行为对分析过程和设备提出了较高要求;在荧光受体存在下,过氧化草酰类化合物通过能量传递方式可以间接的产生化学发光。虽然这种物质的发光效率最高,但是由于反应要求非水性介质,从而大大限制了它们的应用;三联吡啶钌盐很适于电生化学发光分析,随着商品化仪器的发展,近年来该发光体系己用于生物体液的分析;对于酸性高锰酸钾体系,当它与某些含有酚或胺基的有机物反应时会产生化学发光,所以这类体系在实际中也有应用。由于Coelenterazine类衍生物对超氧自由基阴离子有特异性发光反应,所以它们常用于蛋白质催化过程或细胞有氧代谢方面的研究。另外,本文还简要介绍了气相化学发光分析测定大气污染物的情况。 化学发光与流动分析、电分析或免疫分析技术相结合后已成功测定了大量的物质。从文献可以看出,化学发光法在痕量分析领域占了很大的比重,免疫电化学发光、高效液相色谱化学发光检测、超微弱发光、有机物和药物的化学发光分析已成为当前化学发光分析研究的热点。化学发光分析在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临床医学科生理学等方面已显示了其显著的优越性。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化学发光在药物、生物和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本文采用鲁米诺发光体系,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研究了核黄素、间苯二酚。 硫酸姘和芦丁等药物对发光反应的影响,完成了对以上物质的测定,并对该法机理进 行了初步探讨。 l)作为一种重要的辅酶和体内递氢物质,核黄素具有众多的测定方法。根据它强烈 抑制鲁米诺与铁氰化钾的化学发光反应的现象,本文建立了一种灵敏的测定核黄 素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测定的校准曲线范围为0刀32叶 卜g·m卜,检出限 为 0刀 lpg·ml’‘,测定的 RSD ’J’于 2.5%。使用本法对核黄素药片进行测定,回收 率为 98.0-102o(正式发表在Ana邮icalLe地八 2000,33,2767-)。 2)在强碱性水溶液中,Luminol失去一个质子后主要以阴离子状态存在。因此若采用 离子交换树脂为载体,将涉及分子识别反应的大部分试剂固定化,做成化学发光 传感器,这样不仅能够节约试剂,而且优化了光量子产率,提高了测定的信噪比 和灵敏度。基于上述原理,本文利用核黄素抑制鲁米诺一铁氰化钾体系化学发光 反应的现象,将鲁米诺与铁氰化钾固定在阴离子交换树脂上,以固定化试剂柱形 式联入流动注射系统中,测定时仅需注入一定量的淋洗液如 NasPO。溶液,定量 洗脱发光试剂并在流通池中产生化学发光。当核黄素标准或试样溶液在线汇人系 统后,化学发光反应受到抑制。实验表明发光强度的下降值与样品浓度呈线性关 系,检测范围0刀1-1刀p*m卜;检出限为3.5ng回ml-’;在线测定频率每小时平均 30次。经过优化条件后,固定化柱传感器的使用寿命在450次以上。本方法己成 功用于药物制剂中核黄素含量的测定(已被们薛学学掇D录用)。 3)实验表明,间苯二酚与铁氰化钾在强碱溶液中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铁氰化钾 浓度降低,从而抑制了鲁米诺与铁氰化钾的化学发光反应。基于这个现象,我们 提出了一种采用流动注射抑制化学发光测定间苯二酚的传感器。当间苯二酚标准 或试样溶液在线汇入系统后,发光强度的下降值与样品浓度的负对数呈线性关 系,检测范围 9二-920 ng·ml’;检出限为 3.5 ng·ml-’;在线测定频率每小时平均 30次。经过优化条件后,本法成功地测定了配剂中间苯二酚的含量,结果与 HPLC万法符合(正式发表在 Mcrochemicaljournal,2001,68,47-)。 4)同样,根据硫酸姘能够在强碱性条件下强烈抑制鲁米诺与铁氰化钾的发光反应这 一现象,建立了一种测定硫酸姘的新方法。通过对影l们鲁米诺与铁氰化钾发光强 度的各种因素的系统研究,本法成功地测定了水样和空气样中的肤。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