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透视空间到物性空间

来源 :四川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urplu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画笔触及画布,空间的问题便随之而生。本文主要针对绘画中的空间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并认为空间的问题既是主体意识在绘画媒介上的呈现,也关乎观察者技术和视觉机制的形成。在艺术史中围绕空间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常常是关于绘画的母题。它不仅涉及造型意识和观察手段,更涉及背后的观念和观看的转变。那么传统绘画中如何处理空间的问题,早期现代主义阶段如何对空间进行解构,以及晚期如何使绘画从以往的空间中走出,以此为线索,本文第一章节从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的出现,画家如何尝试构建一个具有人文意识的空间着手,在其后的阶段绘画中空间的议题不断地深化并丰富,并建构了一套围绕“再现”而形成的视错觉机制。第二章节主要以现代主义阶段走出再现,走向“自律”的起点切入,在此现代主义绘画的叙事由印象派开始至格林伯格完成,形成了不同于古典时期更为独立的空间意识。其主要画面表现形式则是空间的不断压缩直至回归平面,将绘画的二维平面性作为其区分其他艺术的中心特质。第三个章节主要以现代主义晚期,绘画中的空间,如何真正从视错觉中走出,走向关乎“物性”和实在的空间,而依此展开的艺术实践,从某个角度讲即瓦解了现代主义绘画,同时更是解放了绘画。其中主要涉及美国极少主义艺术、意大利空间主义绘画、美国新达达以及日本的“物派”。第四个章节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将视角从西方绘画拉回国内当代艺术实践现状,主要以马树青与王光乐为个案分析其绘画的“物性”与“物性”空间。另一方面主要是针对个人的绘画空间实验进行思考和分析。基于对西方绘画空间方面的了解与研究,画面的空间问题是本人在创作中的主题,在前人的基础上拓展绘画的空间表现,主体的感知与物性空间的自动性、观念性生成一直是尝试的方向。本文按艺术史中的时间线为轴,起始于绘画艺术强盛发展的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落脚于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实践,提取这一时间线索中,与绘画空间变化相关的主要节点、人物、流派、理论和艺术实践,并展开研究,并且最终将本人对绘画艺术中的空间发展线索的思考与个人创作相结合,旨在探索超越现代主义绘画的方向,拓展绘画在当代发展的新可能。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为指导,谈一谈如何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经济效益的大小是评定企业管理成果的主要标准,人力资源是一切生产资源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企业经济效益与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之间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人"作为一种资源
期刊
在进行野外地质资料收集时,往往需布设槽探工程来划分地质界线。在室内整理工作中还需对野外资料进行整理成图,常会遇到大量的地质岩层符号,手工作图效率低,给绘图带来不便。本论文通过分析槽探工程步骤,采用CAD自带的LISP对探槽部分绘图过程编写绘图程序,并系统总结自定义图案的编写方法,编制了云浮硫铁矿较具代表性的地质岩层符号自定义图案。本论文阐述的方法能实现槽探素描图快速成图,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槽探工程。
本文以某钢材加工配送中心为研究对象,以产品订单为中心和出发点,结合生产实际中下料的具体情况,运用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建立多种规格钢卷下料的二维数学模型。用来解决由传统
WRKY转录因子在植物响应非生物胁迫,调控抗逆基因的表达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析大豆转录因子GmWRKY58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从大豆中克隆了GmWRKY58 c DNA全长,推导
主题阅读教学,是教师围绕一个主题将多篇阅读文本集中起来进行讲解的教学方式之一,其恰当运用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阅读文本的具体内容。本文将结合我自身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