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口唇色泽与功能性腹泻(F-D)脾气虚证的相关性,并部分给予健脾益气、化湿止泻治疗,探讨脾荣唇在功能性腹泻(F-D)脾气虚证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功能性腹泻(F-D)脾气虚证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收集山东省中医院120例门诊及住院功能性腹泻(F-D)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Excel表数据库,对口唇色泽与功能性腹泻(F-D)脾气虚证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对其中伴有口唇色泽改变的56例功能性腹泻(F-D)脾气虚证患者给予健脾益气、化湿止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舌象、脉象及口唇色泽变化,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结果:1.患者在性别构成上,男女比例为1.18:1;年龄分布以31~45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55.0%)。2.病程排在第一位的是2年~5年者(41.7%)。3.主要临床症状:大便时溏时稀120(100%),食后腹胀88(73.1%),困乏懒言74(61.5%),饮食减少52(43.6%),齿痕舌95(79.2%),脉细弱83(69.2%),肠鸣矢气58(48.3%)。4.功能性腹泻脾气虚证并伴口唇色泽改变的患者56例,其中男30例,女26例;年龄分布以18~3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55.4%);职业分布以技术人员和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0.5%和25.9%;发病因素以情绪刺激和饮食失宜为主,分别占32.1%和25%。5.56例患者给予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干预治疗,治疗后脾气虚证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口唇色泽、舌象、脉象均较前明显改善。结论:1.功能性腹泻脾气虚证患者中约47%表现为口唇色泽萎黄,男女比例大致相同,主要以青年为主,技术人员和学生所占比例较高。2.给予健脾益气、化湿止泻治疗后,5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口唇色泽、舌象、脉象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3.口周萎黄可作为功能性腹泻脾气虚证诊断及疗效判定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