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人民利益和幸福出发,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必须打赢脱贫攻坚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真正实现全民奔小康。保定市地处河北省中部,紧邻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市,交通设施相对较为完善,区域优势突出,自然资源丰富。但是,长期以来却存在着大量贫困人口,其中9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截止2020年2月底,9个贫困县已经脱贫摘帽,其中阜平、涞源两个深度县完成了省级贫困退出验收评估。因此,保定扶贫开发工作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本文以保定市9个县及其扶贫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研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深入贫困村贫困户家庭,当面倾听心声和诉求,获得大量一手资料,通过把各类工作指标具体化、数量化,梳理了保定扶贫开发工作成效,特别是归纳了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困境。围绕贫困山区成为脱贫软肋、多因素交叉制约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和扶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分析了阻碍脱贫的主要原因,包括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落后;贫困人口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因病致贫和返贫现象频发;农业基础条件差,发展水平低;工业经济底子薄,产业化水平低;财政收入少,公共设施投入不足;农村人口素质低,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产业结构单一化,农业工商综合型结构尚未成型,科技对产业结构的贡献度不高等。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主要是要制定科学规划,健全精准扶贫机制;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素质;开拓农产品市场,加强信息体系建设等。本文旨在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研究保定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借鉴意义,总结目前存在的一些现实困境,从而推动该市减少贫困人口方面的步伐,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