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成就的天才——试论达利对弗洛伊德的差异性误读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绘画创作中,主题、物象、题材和情境的构建是画家创作的主要内容。而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画面,形成统一的风格,是许多学者一直在研究探索的,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本文通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潜意识和释梦理论对超现实主义大师萨尔瓦多·达利作品物象情境的构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比较。来解读二者的关联和差异性。首先探讨了超现实主义运动的兴起和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达利作品的多样性题材:战争、性爱、爱情、宗教等方面的分析,来探讨其作品构建及表达的理性因素。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其画作中出现元素的构建来源。再次,通过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理论对达利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抽屉、软表、柺杖、蚂蚁、影子等象征性物象进行分析比较,来探究这些物象的本质来源,是达利对欲望和主题理性分析后稍加变形或借鉴的转录与表达,而非“潜意识梦境”那种不受思维控制的忠实记录。  接下来,我们重点分析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中潜意识学说,探讨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错综复杂、交互作用、相互牵制的复杂关系。再通过了解弗洛伊德总结的梦对欲望改装的三种工作方式,了解梦的运作机制,逆向比较分析达利的“梦”的构建非梦性。正如弗洛伊德对达利的评价,在他的画中看到的是有意识而非无意识,达利的“梦境”是对精神病人思维模式的模仿,是在有意识的状态下炮制出的无意识绘画,我们首先明确了无意识的概念,无意识是不可被意识到的意识,它在梦中作为一个符号显示,而达利在精心营造的画面效果是他有意识的感觉,这是他对梦境的感觉,是对梦境的自我理解和解读。由此得出,达利只是借助超现实的画面形式感和视觉表现,是对弗氏精神的差异性误读。我们再通过达利的“梦境”同唐吉作品分析,从二者的画面感、构成元素、传播度等多方面的比较,揭示了二者不同,继续论证了达利的非“梦”。  接下来我们探讨了正是这种差异性误读才造就了成功的达利。从达利的话语中分析达利“梦境”的主观性,而这种主观是对客观的利用,是对主动地表现和模仿,比真实的梦境相比易懂,主题性和目的性比较明确,而不同于真正梦的隐秘,是对潜意识中削弱或去除了“自我”和“超我”的“本我”的直接理性表述。虽然是这种本我的直接描写,但给当时刚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带来了惊异。切合了布列东在《超现实主义宣言》中关于惊异的美的论述。代表那个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标准。  最后,我们从达利童年的经历以及他与加拉的爱情分析了达利成功的基础。通过对其逝去哥哥的影响、早起的艺术熏陶、幼时父亲的性教育、父母的溺爱的分析,探究达利作品中物象构建的本源。加之爱情的滋润都成为达利之后成功的必要因素。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对话的历史,同人类语言的产生一样久远。自从对话的出现起,它就成为人类交流和沟通思想感情的有效方式。作为一档以对话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节目,电视谈话节目自出现在电视屏幕以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