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和性特质与温度知觉关系的实验研究——基于具身认知视角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具体身体的感知觉经验是人类进行抽象概念理解和加工的基础。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人们用具体的简单的始源域表达抽象复杂的目标域的一种方式。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人们都会用“热情”“冷漠”来形容对他人的印象,用这种与温度知觉相关的隐喻来表达对他人的看法与评价。根据概念隐喻理论,人类抽象的社会情感以及人际关系体验来自于身体的直接冷暖经验,抽象的社会情感概念需要通过身体的直接经验来表征,于是人们凭借温度体验这种物理特性去构建理解复杂的人际情感关系,而人类体验过的社会情感以及人际关系也会影响身体温度的知觉。亲和性特质通常又被定义为“热情(warmth)”(Aseh,1946),包括友好的、合作的、诚实的(Wojciszke&Abele,2008)。Asch(1946)最早认为“热情—冷漠”是对他人进行知觉判断的重要维度,心理温暖被认为是对人的知觉和评价的中心内容(seeAbele&Wojciszke,2007;Fiske,Cuddy&Glick,2007),所以很多情况下认为“心理温暖”可以与“亲和性”互相替代。本文基于Szymkow&Wojciszke(2013)的研究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研究亲和性特质与温度知觉之间的关系,通过四个实验探讨了亲和性与温度知觉关系之间的双向效应。根据四个研究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被试在阅读积极亲和性特质人物短文时,会将实验室的温度判断的较高,被试阅读积极能动性特质人物短文时对温度判断并无影响。  2、被试在积极的亲和性特质条件下对温度判断的较高,在消极的亲和性特质条件下对温度判断的较低,而积极的能动性和消极的能动性特质对温度判断并无显著差异。  3、启动被试的社交性概念与启动道德性概念都会将温度判断的较高,社交性与道德性均存在温度隐喻效应,但是社交性较道德性的温度具身效应较强,与温度知觉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4、被试在温暖处理条件下倾向于将他人的亲和性特质评价为积极的,而在寒冷处理条件下将他人的亲和性特质评价为消极的。引发冷热温度的感知觉不影响对他人能动性特质的评价。
其他文献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它在新知识的获取、新技能的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智力、阅读等复杂认知活动有关。最近有研究发现工作记
期刊
教材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直接反映课程内容与教学理念,也反映出课程设计中规定的学习方式,其设计质量直接影响到课程质量,从而影响教学质量以及教育目标的实现。本文采用文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有顿悟、类比迁移、假设检验、创造想象等(Mayer,1995).我国学者张庆林等(2004)在对顿悟的认知机制进行研究时,提出了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原型启发理论。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