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氧化物总量控制是我国重要环境政策,其关键问题是如何将污染物总量负荷科学公正的分配到各个子区域或排污单位。所以,确立一套科学、公平、可操作的氮氧化物总量指标分配体系是至关重要。本文在参考借鉴国外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方法并结合我国实际,建立了一套适合市域的氮氧化物总量指标分配方法(多参数权重法)。本文筛选出影响氮氧化物总量分配的六个因素:大气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能源结构、非经济要素、相关企业布局及密集程度。分析了各个相关因素确立依据和相对重要性。根据实际情况,利用主观赋权法确定各个参数的权重。在权重的基础之上进行分值的赋予。最终建立了基于多参数权重法的市域氮氧化物总量分配研究方法。把本次多参数权重法引入宜宾市氮氧化物总量分配方案中,选取宜宾市典型的四个区县:翠屏区、珙县、长宁县、屏山县。通过对各个区县的大气环境容量、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行业结构等六个指标进行分析和横向比较。确定各个参数的分值。利用所建立的多参数权重模型,最终计算出各个区县的氮氧化物的指标分配。利用本次多参数权重法所得分配结果与等比例削减法所得分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性,总结出多参数权重法在氮氧化物总量分配中的优势。本次基于多参数权重法的氮氧化物总量指标分配方法优势在于:根据当地环境容量以及其他影响氮氧化物分配的因素进行总量指标的分配,保证了分配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本文中的翠屏区,经济发展好、污染治理技术高、大气环境容量有余,可分配足量的指标,这样可以提高整个市域的“环境资源“利用率,氮氧化物容量较小的地区,如江安县,需要首先在保证空气质量的前提下,适度分配指标;在以火电水泥为支柱产业的地区,如文中的珙县,氮氧化物污染较为严重,在现阶段只有在满足达标排放基础上,严格有限的分配指标;经济欠发达、大气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如本文中的屏山县。在保证空气质量不受损的前提下,放宽其指标分配,为其经济发展预留空间。基于上述原则,提出了宜宾市氮氧化物总量指标分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