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药姜黄提取物姜黄素对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HCT-8/5-Fu耐药逆转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姜黄素联合5-Fu(5-氟尿嘧啶)分别作用于人结肠癌HCT-8细胞株及HCT-8/5-Fu细胞株,探讨姜黄素对人结肠癌耐药细胞株HCT-8/5-Fu耐药的逆转作用。  方法:通过细胞复苏、细胞传代、细胞冻存掌握细胞培养基本操作方法,绘制人结肠癌HCT-8细胞及HCT-8/5-Fu的细胞生长曲线,应用CCK-8法测定姜黄素、5-Fu对HCT-8细胞株及其耐药株的细胞毒性,通过5-Fu与姜黄素药物联合用药计算出对 HCT-8/5-Fu耐药株的耐药倍数及逆转倍数。了解姜黄素与5-Fu联用对于HCT-8敏感株及耐药株的协同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姜黄素与5-Fu对HCT-8敏感株及耐药株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姜黄素与5-Fu对HCT-8敏感株及耐药株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促进细胞凋亡,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聚合酶链式反应)实验及Westernblot检测BCL2、Survivn、P-gp、HSP-27等目的基因的表达,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定量资料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实验数据以x?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姜黄素与5-Fu联用对于HCT-8敏感株及耐药株作用,表现在对于HCT-8敏感株及耐药株,姜黄素与5-Fu联用均表现出协同作用。(2)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出不同剂量的姜黄素与5-Fu干预敏感株及耐药株细胞后,G0/G1期细胞数显著增加,S+G2/M期细胞数显著减少,细胞周期阻滞在 G0/G1并促使细胞凋亡,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株凋亡率逐渐升高,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关系。(3)在透射电镜下见发生凋亡的细胞外形不规则,胞质会有大空泡形成,核染色质凝聚,核质逐渐脱落于胞质内或细胞外成为凋亡小体,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减少或消失,线粒体模糊,符合细胞凋亡表现。(4)各组干预药物的改变,目的基因(BCL2、Survivin、P-gp、HSP-27)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减少,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姜黄素具有逆转人结肠癌HCT-8/5-Fu细胞株耐药性的作用,可能与下调相关基因蛋白BCL2、Survivin、P-gp、HSP-27的表达有关。
其他文献
春季养生四要    起居要有规律在春天到来之时,人体阳气渐趋于表,皮肤舒展,末梢血液供应增多,汗腺分泌也增多,身体各器官负荷加大,而中枢神经系统却发生一种镇静、催眠作用,肢体感觉困倦。为了适应这种气候转变,在起居上应早睡早起,经常到室外、林荫小道、树林中去散步,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精神要养足人的精神活动必须顺应气候的变化。人体受季节影响最大的时候是过渡季节,尤其是冬春之交的春天。因此,春天应注意
期刊
2009年8月27日,中宣部、文化部主办.中央民族乐团主创的大型民族音乐会“江山如此多娇”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并取得了成功。这场音乐会的演出正如乐团团长席强所说,原本
钩藤(Uncariae Ramulus Cum Unicis)是一种常用的息风止痉类中药,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疾病。2015版《中国药典》将五种茜草科植物,包括钩藤Uncaria rhynchophylla(Miq.)Miq.ex Havil、大叶钩藤U.macrophylla Wall.、毛钩藤U.hirsuta Havil.、华钩藤U.sinensis(O
土家族优秀的民间歌舞艺术记录了土家族民族文化发展的艰辛历程,其文化积淀十分丰厚,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这也是本文立意的初衷。  笔者认为要研究“歌舞文化”就必须正确理解“音乐文化”。正如露丝本尼迪克特在《文化模式》一书中提出“从未有人以原始的眼光看过这个世界”,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对音乐文化的研究局限在如爱德华汉斯立克(EHanslick,1825—1904)或约翰布莱金(John Black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Graves眼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对象与方法:   1、对象Graves眼病患者33例,病程3个月-24个月,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两组,治
由人民音乐出版社组织的“《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作品遴选座谈会”于2009年8月17日在人民音乐出版社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吴祖强、王立平、赵季平、谭利华、王世光、卞祖善、郭珊、于庆新、宋瑾以及人民音乐出版社有关领导和编辑。  此次座谈会为推动人民音乐出版社近年推出的品牌系列丛书《中国当代作曲家曲库》(以下简称《曲库》)的长期良性发展,保证《曲库》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特聘请音乐界有关专家成立了“《中国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