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清时期,随着通商口岸开放与外资的侵入,山东传统商业遭受冲击,商贸结构、内外贸易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民国成立后,山东商业在晚清时期发展的基础上,在对外贸易、内陆商业发展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北洋政府在山东统治确立后,随着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交通运输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以及一系列政府鼓励商业法令的颁布和实施,山东的商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沿海青岛港逐渐取代烟台成为对外贸易第一大港,龙口港1914年开埠也带动了山东对外贸易的兴盛,内陆济南、周村、潍县等地的商业也在清末自开商埠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一战时期帝国主义无暇东顾,给山东商业赢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国民政府第二次北伐后,国民党在山东确立了统治。中原大战韩复榘上台,大力提倡国货,山东商业对外贸易、内陆商业都获得了一线生机,并开始继续恢复发展,商品流通不断扩大,商品种类及销售数量都有所增加,商业规模得到扩展,达到了抗战前商业发展的高峰。在民国前期山东城市商业中,内陆的济南、周村、潍县及沿海港口青岛、烟台、龙口、威海等口岸发展较为迅速,成为当时山东的重要商业中心。这些城市的商业发展都有各自的特色与发展优势,商业交易量、对外贸易额等也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状态。综观北洋政府统治时期至抗战开始阶段的山东商业,比晚清时期商业有了很大进步,山东商业此时期也呈现出商品流通种类扩大、过分倚重外资、重点城市占统治地位、商业畸形等一系列特点。同时,山东商业的发展与稳定与社会环境、政府政策、交通条件、外国资本的影响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山东商业的发展。